3)第1100章_火热的年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吴主席和徐总理进行沟通,希望能够和各国进行交涉,废除那些不平等条约,收回各地的租界,从而让中华民国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真正的共和国家…”

  孙中山站在新华门的门口和学生们畅谈了约三个多小时,丝毫不见疲倦。虽然一开始双方见面时稍见火气,但随着交谈的深入下去,气氛也渐渐融洽了起来。孙中山除了劝说学生们好好读书,把政治上的事情交给政府去处理,顺便还想学生们宣传了一把三民主义,希望学生们信仰三民主义然后跟随自己一起把中国革命继续下去。

  虽然学生们没有从孙中山这边得到什么承诺,但是能够和民国总统进行这样的平等对话,对于大多数学生们来说已经感到满足。看着天色不早,孙中山让戴季陶记下了几名学生中较为踊跃的积极分子,承诺今后其他同学可以通过这些积极分子和自己对话,这才解散了这次的学生游行请愿活动。

  学生们从新华门离去时,都对这位总统先生大起好感,有人在同学中称赞道:“孙先生虽然对于学生运动和工农运动比较不了解,但也不失为一位伟大的政治家。”

  这场大学生的请愿游行最大的成果就是,各校的学生们在回去之后认为应当成立一个大学生联合会,在时代的潮流中发出自己的声音,以推动社会进步。大学生联合会的建立,让北京各大学校中的保守分子遭到了极大的打击,也使得政界的保守势力失去了青年们的支持。

  于此同时,在日本的东京帝国大学,被视为日本民主思想的代表—东大法学院政治学教授吉野作造,接到要他与右翼运动领导者同台辩论的挑战书。

  在幕末时,吉田松荫与山县大华展开过一场争辩。吉田相信,日本的国体是以万世一系的天皇为中心展开,具有绝对的独特性;后者则认为,每个民族都有同样的推进力量,日本并不特殊。这大约是日本最初的国体之辩。

  到了明治时期,上杉慎吉和美浓部达吉两人继续了吉田松荫与山县大华的这场辩论。上杉反对西欧资本主义民主宪法,对《大日本帝国宪法》进行绝对主义解释,强调天皇神的地位,主张天皇主权说,与美浓部达吉的天皇机关说形成对立。

  吉野作造则对美浓部达吉的思想更推进了一步,提出了民本主义。他于大正五年发表于《中央公论》上的《论宪政本意及其贯彻之途径》一文,力主对内放开言论管制,实施普选制度下的政党政治;对外批评了帝国扩张政策。即便是美浓部达吉,在对外扩张的帝国主义政策上也是认为可行的。

  吉野作造的这些言论极大的刺激了日本右翼分子,特别是在米骚动之后,日本的民众对于财阀和军部的不满已经溢于言表,吉野作造的民本主

  请收藏:https://m.bu22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