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四十二章 光学镜片阻碍_重写科技格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制造端需要的不仅仅是个人的经验,更是工厂的整体化经验。”

  胡鸿达依旧是把话说的很浅,因为他不知道孟谦懂不懂,说多了也不好,大概说点面上的,如果孟谦追问自己再往深了说。

  而孟谦考虑了一下,并没有追问下去,事实上,孟谦确实了解的比较深了,他本来是想听听胡鸿达有没有什么特别的看法,但从他现在所说的话来看,应该也说不出什么特别的东西,可见现在整个光学镜片项目的问题所有业内人的看法都很一致。

  光学镜片的核心就是设计和制造这两个东西,设计靠的就是设计人才了,需要天赋,需要灵感,需要丰富经验,当然也需要一些配套的辅助工具,比如光学设计软件。

  要知道,不同的镜片形状,不同的温度,不同的材料,不同的环境,都会对镜片效果产生影响,这也就意味着在设计时需要设计者对这个领域有极其深厚的认识,要考虑到各种万分之一的概率性事件并且通过对各个细节的数据把控得出一个最合理的设计结果。

  这难度之大如果纯从概率角度来说,抵得上中几百次彩票了,但总的来说,设计是更吃个人能力的,所以那种又有天赋又有经验的光学设计人才都是国宝级的,非常稀少。

  要不有孟谦的出现,根本分不到光刻机这个领域上来。

  但制造跟设计有点不一样,制造当然也吃个人能力,蔡司一个磨片师傅磨了三代的事情后世在网上都传烂了,但对于一个镜片厂来说,一个两个牛逼的师傅是不够的。

  首先,镜片生产需要的流程太多,包括镀膜、荒折、砂挂、抛光、芯取等工艺,包括激光矫正,精度检测等检查工作,一个光学镜片从设计到生产,需要涉及到精密机械设计、几何光学、薄膜光学、色度学、热力学、电子技术等诸多知识领域的人才,甚至还要考虑工厂本身的环境,流程,设备等等问题,

  这也从侧面再次验证了半导体产业到底有多难,一个子领域的子领域,都是一个庞大的工业项目。

  所以想要实现镜片的生产,要么找代工厂,可惜,国内在芯片领域还有台积电这个争气的代工厂在,可是在光学镜片领域,一个能拿出来跟国际对抗的代工厂都没有。

  那就只能自己建厂了,但自己建厂的话,就逃不出工厂的时间沉淀成本,保证全流程的协调统一,实现流水线的合理高效,这不是一朝一夕能搞定的事情,这个道理干高尖端工业的人想必都能理解。

  今天如果把蔡司那两个最牛的师傅挖过来,放到一家刚刚建立的镜片厂,他们基本就废了。

  制造,是一个协同作业的事情,不是一个人两个人能搞的定的。

  而这,正是孟谦现在遇到的非常现实的一个大问题,光刻机厂好歹是收购来的,已经有成熟的协同作业能力了,而且是国内私企里顶尖的水准,可光学镜片厂,自己现在建厂会遇到的问题,几乎这个项目组的人都给孟谦提出过。

  不过也正因此,孟谦今天才来到了这里。

  孟谦暂时没有回应胡鸿达,而是看了一眼手表,“林总应该快到燕京了。”

  “孟总,你今天要接待的这位林总到底是谁啊?”胡鸿达只是收到了今天孟谦请了一个人来实验室考察的消息,但具体是谁他并不知道。

  “林曜音,听说过么?”

  “林曜音?”胡鸿达眯着眼快速回忆,大概五六秒后眼神一动,“台省那个林曜音?”

  “看来胡叔知道他啊。”

  胡鸿达确认了对方身份后又赶紧回忆了一下,“我记得他沉寂了很久啊。”

  “嗯,沉寂了才好啊。”

  “可我听说这是个又倔又暴躁的家伙,好像很少跟人合作,之前的公司现在也快废了吧?”

  正说着,孟谦的电话响了,“孟总,我已经接到林总。”

  “好,带林总来实验室。”

  挂了电话,孟谦冲胡鸿达一笑,“他虽然脾气不好,但团队的人都能跟着他,你不觉得很有意思么。”

  ...

  请收藏:https://m.bu22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