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21章 历史或将重演?朝臣的内部会议_从牧野之战开始的千年世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能够处理国政,恕我不敢苟同白公之论。”

  “万事万物,各有千秋,各有定论,就连五经都有历代儒家弟子自己得了理解,有无数的注,究竟什么是正确的,你说了不算,我说了不算,时间说了才算。”

  而其余的诸如《易》《尚书》《诗》《礼》也都有定论。

  小朝会是相对于大朝会而言,在大汉,只有遇到大事才会举办大朝会,比如国家的祭典,皇帝的登基,皇后太子的册封,诸侯王的进贡等等,更多的是一个礼仪功能。

  白虎观会议结束后,刘炟让掌管皇家图书的兰台令史班固,将整个会议整理成册,名为《白虎通德论》。

  三月二十日

  酒楼名曰“聚贤阁”,里面除了色香味俱全的美食,醇香的太白酒,还有挂着的满堂的各个大儒所书的名赋。都是用的草纸,然后用特殊手段裱装起来的,可以保存很久。

  司徒录尚书事的袁安坐在右下,在场地位身份次于白衍。出身汝南袁氏,与渤海袁氏同出白国元氏,一向以白氏为主。

  由于聚贤阁极具书墨气息,所以雒阳的读书人将其奉为,雒阳名楼第一。

  司空录尚书事的鲁恭,直接当场指责窦太后是“以一人之计,弃万人之命”。

  只是如今陛下年幼,这才让太后能够临朝称制,则是不可避免的。等到陛下元服之后,自然可以轻松夺回权势,我实在是不知道各位在担心什么?

  只要窦氏不乱来,不干涉朝政的正常运转,我们何必与他们针锋相对,这对大汉没有好处。

  《礼》以白国的《仪礼》为准,就算是当时刘炟想做什么手脚也没办法,因为天下儒家就只认白国之礼,因为白氏拿出了当初孔子学礼于白的史书证据。

  《诗》以《毛诗》为官方解释。代表《毛诗》的是河北邯郸的毛氏,相传以子夏为师,传承于子夏,后来被白国庇佑,以白氏为主。

  白衍这才开口道:“抛开身份不谈,太后想要北伐,彻底解决匈奴,这有什么不好,难道各位不愿意看到大汉北部再无威胁,北疆再无战乱?

  司空录尚书事的鲁恭坐在左下。鲁恭是扶风平陵的小家族出身,因为得到明帝的看重,所以一直担任着尚书台的尚书令,章帝时,为了给其他人腾位置,成为了九卿之一的光禄卿,最后成为司空。

  很明显,光武帝之后,三公之位已经成了养老的清闲之位了,只是名义上的百官之首。

  窦太后知道,要想形成独属于自己的权威,最快捷的就是战功,因此他将目标对准了北边的匈奴。

  会议上,大家都共同认定《白传》作为《春秋》的官方解释。

  下了小朝会,众臣齐聚一处酒楼,此处酒楼背景极其深厚,传闻东家姓白,从白国而来。

  目光转回聚贤阁。

  鲁恭的话也得到了一些大臣的附庸,

  请收藏:https://m.bu22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