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百九十四章 南京城容不下一位王爷_崇祯本科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南京的故宫已经得到了彻底的返修,恢复了昔日的光芒。在翻修的过程中,朱由检重点改造了宫殿地基,以及进排水系统,这也是在北京改造工程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先把宫殿原地加固,再把埋在地底下的铅锌等物挖出来,这些东西可是害人不浅。

  作为皇权的象征,只保留了内宫六大殿,从承天门到洪武门之间的有关朝廷各部的建筑,全部拆除。等于是把所有和皇家无关的机构,全部外迁。同时在原地扩建了一个巨大的广场,作为举行庆典之用。。承天门外的那条街道当然也叫长安街,南北本来就是一个蓝本。

  而且,因为原有的六部早就扩展到更多的部门,政府机构也比以前扩大了两倍,朝廷衙门的用地量大增,光是南京城内,就占去了一半。于是现在的南京城,大量扩充新城,不光原有城内的居民大量外迁,新迁入的居民更不可能在城内买得起一座宅院了。

  那么,朝廷这么多的用地是从哪儿来的呢?就是各地的藩王以及勋贵们,在南京臣内置办的宅子。

  别以为经过哪些年的动乱,各地的藩王都被杀光了,实际上各支系都有人继承,说到底还是老朱家的子孙太能生了。

  宅子是皇上赏赐的,皇上想收回去当然可以。何况现在的大明可不再是以前那样,对宗室那么宽厚了。宗室敢不敢闹,取决于皇上狠不狠,不是你仗着有血缘关系就可以胡作非为的。换句话说,谁敢BB,朱由检就敢收拾他。

  在这种重压之下,各地的藩王大多成了空架子,有能力的,比如杭州的潞王,自己靠双手创办的企业,赚得比当王爷时候拿得供奉还多。次一点的,比如桂王,也能靠收点租子衣食无忧。倒是福王一系,彻底败落,好吃懒做的快成乞丐了。

  王承恩在城里转悠了大半天也没找到一处合适盖宅子的地皮,不是朝廷的衙门用地,就是地段不合适。合着现在的南京城,就没有哪个王爷敢住城里的。

  难不成要让三位皇子住城外?王承恩黑着脸,心情很不好。

  “张大人,诺达的南京城,难道就没有一块闲置的地皮了?”王承恩不甘心,他来到主管南京的布政司,亲自找到张家玉。

  “王公公,此事非我张家玉不能办,而是您老找错人了啊。您如果自己想买栋宅子,我还能帮忙从中间牵线,可是您想在现在的南京城里修王府,我说了不算啊。”张家玉一脸为难。

  “那到底谁说了算?”王承恩有点搞不懂现在大明的办事程序了,这可能跟他长时间待在宫里有关。

  以前朝廷的事都经过内阁,转奏皇帝批阅,或者说很多大事王承恩都能亲耳听到。可是自从黄宗羲从西洋回来之后,就对朝廷的体制进行了改革,看起来没有大动,其实权利流

  请收藏:https://m.bu22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