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百九十三章 基础教育体系_崇祯本科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如果指望经济发展来主动推动教育的发展,恐怕发展的速度是很慢的。就比如西方,从资产阶级革命开始,到全民教育普及也用了两百多年。

  大明如果按照正常的轨迹发展,那太耽误时间了。在提高国民受教育水平这一块,必须使用国家的力量来强行实施,这确实是我们民族的思维——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好处。

  朱由检为什么要大张旗鼓地推动教育改革呢?

  其一就是前文所说的,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大范围推行教育普及的基础已经形成,教师力量已够使用,同时基础知识体系已经初步完善,虽然牛顿那边还没有提出完整的万有引力世界观;可是并不妨碍新知识体系的推广。

  其二,大明自再一次统一之后,大量新生儿已经步入入学年龄,这是一个深层次的人口结构问题,多耽误一年对未来的发展都不利。

  其三,如果不找地方花钱,大明最近几年积累的财富就没有地方花掉,要么搞基建,要么继续对外扩张。朱由检认为基建的技术条件还不成熟,现在做基建无非还是用人力来堆;而对外扩张的步伐太快了,总是使用武力的方式对外扩张,其实是一件不划算的事。实际上华夏人是最热爱和平的,政治智慧也更高,我们更擅长同化而不是打仗。

  王承恩从没想过朱由检会做出这样大手笔的举动,他以为这个小子只会在扩张大明领土的道路上一直狂奔下去。因为每一个身处皇位的人,都会对权利的追求变得无穷无尽。王承恩心里盘算,领土的扩张对大明无害,他也乐见其成。

  可是全民办教育,他也找不出反对的理由。王承恩派人给朱慈烺去了一封信,心中建议这个皇子要不要主动请缨,投身这场运动中来。朱慈烺没有回信,但是也没有任何的举动,还是认认真真地在河南养马。

  让所有人意外的是,大明官场发生了一场大地震。李岩辞去了一切职务,居然告老还乡了。新首辅为陈子龙,而且新内阁以黄宗羲、方以智、顾炎武等中年干吏为三驾马车,领导一大批老中青三代具有名望的官员,正式成立大明教育委员会,在全国推动教育改革。换言之,其他所有部门暂时都为教育让位,一切都以教育为中心开展工作。

  教育委员会直接受内阁领导,相当于战争期间的“国防部作战厅”,经济建设时期的“xxx经济领导小组”。推动全民教育的主要工作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在全国各地建立从小学到中学的完善的教育体系,以及大中专专业技能学校;二是全国民众扫盲。

  第一个好解释,而且前期都已经打好了基础,只需要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扩建,并且逐一完善,这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大约需要三五年的时间完成。第二个就从来没有现

  请收藏:https://m.bu22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