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242章 头巾_当炮灰原配沉迷搞钱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她在吃茶。

  “唷,你今儿怎么有这个雅兴?平时不是最不爱吃这些苦汁子的么?”

  袁太太转动茶盏,轻嗅茶香:“哼,我今天肉吃多了想解解腻不行吗?再说了,我这个可不是你们吃的那劳什子苦茶!你瞧,这色儿看着就比你的清爽,闻着就觉得舒心,茶香清淡,既能刮油解腻又能舒缓心情……”

  “咦,是有些不同,你这是买的哪家的茶叶?难道是南边来的新货?不对啊,现在还早着呢,去年的秋茶也不是这个味儿~”

  “嗤,少见多怪了吧,这是絮娘家里自己制的。喏,想要再让人给你沏一杯,这手法也不大一样,我觉得挺方便……”

  等茶期间,袁老爷如坐针毡。吃了几口后,他沉默不语许久,突然拔腿就跑。

  “诶,你这是干嘛去?”

  袁太太莫名其妙地跟婢女吐槽:“一把年纪的人了,还跟小孩子似的,想一出是一出。啧,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老话果然说得不错。我就说嘛,我怎么生了两个棒槌出来,原来都怪他~”

  头巾热潮兴起之际,市场上的竹笋价格也在悄然上涨。

  魏家食店的酸笋名声渐渐传扬开来,又成了餐饮业同行们眼中的唐僧肉。

  魏家最出名的卤味先不提,仿制难度太大,白玉楼甚至还因为这个翻过车,香料成本也高,小店不敢直撄其锋。

  猪脚姜蛋仿制起来容易些,近来已有部分食店捣鼓出来,这些人无一例外,多半都跟南边沾点关系,或是老家在那边,或是去过那边、知道甜醋存在的。

  泡菜也有人模仿着腌制,且模仿成功了的。

  所以,现在魏家食店最重要的收入支柱还是卤味,其他吃食只能算是锦上添花。

  同行们发现酸笋中蕴含的商机后,纷纷朝市面上仅存不多的冬笋伸出了罪恶的魔爪,直接将价格推高到一个不大合理的水平。一时间,想买两根笋自家做个菜的人都傻了,因为买不起。

  杂货铺老板虽然不做餐饮,但自从吃了魏家的酸汤面后就一直蠢蠢欲动。

  毕竟,天天在外面吃饭花销还是有点大,不如自己腌点凑合着吃。不求百分百仿制,只求有个五六分像也就足够了。

  可惜,当他想到这一茬时,他的预算已经买不到笋了,只能到隔壁跟老房头长吁短叹,顺道友情提醒一二。

  过后,老房头笑着对李絮说:“好在小东家有先见之明,早早就跟玉佛寺的大师傅下了春笋的订单。不然,等酸笋的名气传开,咱想买点笋都难了。”

  新平地处北方中原偏南的位置,能种活竹子,一年到头也能吃上竹笋,但产量毕竟不能跟真正的南方媲美,价格也偏贵一些。

  好在做酸笋并不要求竹笋如何鲜嫩,寻常人吃竹笋,得把老的那一截全部切掉,酸笋就不一样了,老到掉渣的部分也能勉强合用,只要切成细长笋丝发酵,不仅风味上发生丰富变化,期间笋丝还会变嫩。这样一来,制作酸笋的平均成本就下降了至少一半,李絮也不会动做酸笋的心思。

  附近一带最茂密的竹林要数玉佛寺,林中产出的竹笋也是其素斋中有名的一项美味。因为产量大,平时寺里还提供对外零售服务,也算是寺里自力更生、自给自足的收入来源之一。

  魏家食店仓库里放着的那几大坛子酸笋食材就来自玉佛寺。

  去年腊八到玉佛寺转悠时,李絮就盯上了这批竹笋。年前,她自掏腰包买了一批冬笋回来做试验,顺便提前下了个大订单,几乎圈走了春笋季的三分之一产量。反正,就算酸笋发酵不成功,鲜嫩的春笋也能做些春笋肉丝面之类的吃食,总之不亏,现在算是意外之喜。

  “那可不~表姐最厉害了,未雨绸缪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

  魏葵笑眯眯说起自家的光辉历史:“房爷爷您不知道,之前猪下水卖得可便宜了,搭着猪肉卖都没什么人愿意要。现在倒成了香饽饽,价格一路看涨,啧啧啧~”

  “需求决定价格嘛,正常。回头要是涨得太厉害,咱们也跟着涨价就是。”

  请收藏:https://m.bu22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