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67章 东王的野望_红楼从辽东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有的。

  不过那时候,唐清安也所无所谓了。

  鸡蛋不放到一个篮子里。

  当四个藩国里全部是汉人人口的时候,反而对中华文明是有利的,更加的经久不衰。

  所以移民的事,唐清安不但要督促同意,还要大力的推动。

  “如果一户百姓现在有田五十亩,生了三个孩子,分家后就是一家十余亩。”

  唐清安慢条斯理的说道。

  作为开国之君主,文治武功超凡,他的底气太足,没有人能放在他的眼里。

  “三代之后,这户富裕的百姓,就会沦为贫民。”

  人口的增长,而田亩没有变化,也没有新的产业吸引过剩的人口,那么人口增长带来的不是实力。

  不但会降低经济水平,减少内需,大量的贫困人口,也会导致积弊的产生。

  番薯和玉米加入了轮作,为人均增产了九十斤,让人口的增加带来了实力。

  但这还是不够的。

  至少唐清安不满足。

  有番薯和玉米,大顺至少五十年内没有忧虑。

  不过他喊出的可是国强民富。

  所以要更多的田亩,因此设立四藩。

  开始推动煤矿业发展工业,因此可以吸收更多的就业。

  三个儿子。

  一个留在当地,一个去加入其它产业,一个去外藩种地,这才是长久的治国之道。

  人口扩充了三倍,才能让国家的实力也随之增长。

  否则只增长人口,只会让国家越来越弱。

  唐清安举得例子,说服了内阁。

  而且内阁也反对不了眼前的皇帝。

  他的威信太高了。

  ……

  百姓们故土难离,很多人不愿离开家乡出去闯荡。

  那么怎么解决呢?

  强制的手段并不好,反而会天怒人怨,只有利益上的诱惑,才是最好的。

  利是不变的。

  人人都追求。

  “移民四藩的百姓,每户分田五十亩,三年不缴税,由藩国提供耕牛,粮种,农具。”

  同时。

  各地官府都在宣传去藩地的好处。

  不过老百姓不是傻子。

  就说清朝的统治者吧。

  他们入关后,反而把宁古塔当做了流放地,成为对犯人最严厉的处罚之一。

  非常可笑。

  所以老百姓不愿意去藩国。

  以前投奔金江镇是为了活命,现在国内政治清明,岁月太平,至于唐清安举例的三兄弟分家的后患,也要等十几二十几年才会初显。

  没办法,各个藩国为了吸引人口,加大了条件。

  五十亩变成了百亩,甚至两百亩。

  西藩和北藩最没有人愿意去,最后提出只要能开垦的过来,开垦多少田亩就是多少。

  如此也没有多大效果。

  东藩和南藩倒是有了起色。

  九州国人口空旷,土地却尽是熟地,只需要好好耕种就能有好的收获。

  南藩的吕宋和麻那里土地宽广,气候也不寒冷,适合人的居住。

  而且吕宋本身就有大量的汉人。

  在他们的宣导下,让不少的百姓

  请收藏:https://m.bu22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