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318章 兴叹_红楼从辽东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精力还没有恢复。

  几名探马都没有逃过蛮兵探马的追杀,全部被射于马下。

  杨玉等不到探马的消息,知道多半牺牲或者被俘虏,因此更加严密防守,一直到后方又来了一千金陵兵。

  且运送来了补给,他的一营,现在才算是恢复了大半的实力。

  “那里的守军才三百人?”

  杨玉又一次向辽民们确认,辽民们不敢打包票。

  “以前是的。”

  战场上从来就没有十拿九稳的事情。

  胜者为王。

  打了胜仗,什么战略都能说是高瞻远瞩。

  败者,不管什么理由,都是借口,都是无能。

  杨玉作为前锋。

  不但要为大军探路,也要根据形势,扫除遇到的小障碍,为大军争取更多行军时间。

  首功必拿。

  杨玉带领两千军,直扑河湾子。

  阿骨不想用几百士气没有恢复的士兵去打仗,而且对方兵力众多,因此用探马隔绝对方的打探。

  以此拖延了对方数日,得知探马告知对面两千兵力来攻,他主动选择了撤退。

  所以等杨玉到达的时候,只看到了空无一人的营地。

  “他吗的,跑的倒是快。”

  杨玉好不容易下了战心,见状也不敢深追,选择了停留脚步,等待后方的大军。

  收到杨玉的战报,史鼐不但没有高兴,反而吓得一身冷汗。

  连发急命,告诫他不得浪战。

  史鼐就是这个性子。

  原来在辽西的时候,就从来不会主动出击,而是以守为主,这回领军作战,同样不愿意轻易进攻。

  此时。

  国内援军终于齐至大营,各营已经整编完毕,史鼐召集诸军,昭告一番。

  才带领大军出营,顺着杨玉的路线,往北而上。

  ……

  蒙古部落多,各部联合出击,却没有统一的号令。

  林丹汗以汗命,集合大军作战,以他的威望,都无法让蒙古军做到整齐一致。

  说来说去,无非名器和威望。

  喀尔喀各部的大台吉,有威望没有名器。

  林丹汗有名器没有威望。

  只有草原上,出现即有名器,又有威望的大汗,才能做到军令无人敢犯。

  其实大周也是同样的道理。

  萨尔浒之战,各路大军接连败北,也是因为这道理,各军也是没有严格遵照军令。

  友军作战,或见死不救,或撤退。

  哪怕英勇作战的,也是各自为阵,无法形成合力。

  忠顺王多年在太上皇眼皮子底下,都能做到拉拢不少的势力,实乃他的看家本领,见缝插针,许下重利。

  哈喇慎部首领罕孛罗势,响应了忠顺王的号召。

  随同他的还有其他的一些小部落,几千骑兵过了双台子河,往三岔河而去。

  准备进攻牛庄驿。

  蛮族各处的老兵老将都抽调去了皇台吉处,准备用来对付金江军的正面战场,其余的地方大多都兵力空虚。

  牛庄驿是海州卫北边的防线,派了多尔衮来负责此地。

  年轻的多尔衮,不但没有畏惧和害怕,反而充满了精力,浑身上下散发着信心。

  他的行为,也感动了此地的蛮兵们。

  听到敌军来攻打牛庄驿,多尔衮虽然想要表现自己的能力,证明自己够格带领镶白旗,尽快真正的成为一旗之主。

  但是却并没有莽撞,而是选择在河边阻击敌人。

  蒙古军骑兵机动能力强,各部骑兵四处寻找浅处,用以过河。

  多尔衮则把蛮族骑兵派了出去,见到蒙古骑兵过河,就下马射之,多次击退蒙古军。

  西岸分了十数支的蒙古骑兵,没有一个成功的。

  罕孛罗势感到丢脸,他已经知道对面的是多尔衮,是老奴最小的儿子之一,是第十四个儿子。

  自己当年没有打过老奴,连他最小的儿子们都打不过吗。

  因此竟然制作羊皮筏子,准备让蒙古兵乘坐羊皮筏子强行渡河。

  制作好了十数个羊皮筏子,蒙古兵们坐在羊皮筏子上,在大河中间,与岸上的蛮族兵对射。

  他们站都站不稳,当然射不过对方。

  河中的蒙古兵纷纷乘坐羊皮筏子退了回来。

  多尔衮没有因为就此一招,而觉得显不出自己的本事,没有年轻人的急于表现之心。

  反而犹如老将一般的沉稳,死死的守着这条河。

  以弓矢让数千蒙古兵,望河兴叹。

  请收藏:https://m.bu22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