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65章 风起_红楼从辽东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起了朝廷的重视和态度上的改变。

  因为复州,盖州都是富裕之地,本就是辽左的精华部分所在,再加上原先的金州。

  三地的额田高达两百余万亩。

  只这两百余万亩田,就可以解决百余万人口的粮食所需,这才是朝廷忌惮之处。

  可是已经迟了。

  苏观感叹道。

  数年来不引人注意,金江镇已悄然在东岸,镇江,各岛,还有朝鲜借的岛屿各地开垦了上百万亩田。

  金江镇自给自足之势已成。

  唐清安真乃奇人也。

  苏观继续写下去。

  “唐清安为奇人也,多智略,出海数年间,退强敌,立东江镇,收拢军民百万。

  更有精兵之利,民心俱全,不可轻动此人,唯有拉拢此人才是上策。

  观此人行径,委实不是野心作乱之人,心中有仁义,即有仁义,朝廷当以仁义图之。

  且锦州不安,需金江镇拖延蛮族,如此厉害关系下,万不是断绝金江镇军饷粮饷之机。

  如逼其不得以和蛮族媾和,将会是朝廷大患。

  当拖延其人,共拒蛮族,以获得缓余之年,以此朝廷当立新改革,扫除轮廓,消弭积弊。

  始治大兴,国力富强,则不动而胜也。”

  苏观写完了自己心中的想法,而朝廷会不会接受自己的建议,他不可预知。

  朝廷希望金江镇出兵至锦州,直接援助锦州,不愿金江镇又是旧年之军略。

  一则担忧锦州不能保,二则忌惮金江镇如果又收复海州,又得一富裕之地,实力更强。

  而他这封奏疏,还是起了一些作用。

  朝廷对于金江镇的处置,不像原来那么强硬,开始犹豫到底要不要恢复供应金江镇的物资。

  破船还有三千钉。

  更何况如今的大周,还没有到倾覆的地步。

  幅员辽阔,田亩亿兆,子民亿万,能挤出来的水分还有不少,每年能收获数千万的赋和税以及物资。

  例如制造军器,大周是不用花钱买的,而是从匠户中征派徭役,以免除税额。

  乃至制造军器用的各种原料,同样都是征派,而不是花钱采购。

  因此军器的制造,大周的成本很低,开销的大头不过是些许人工的开支。

  其余国家各项所需之物,同样都是如此。

  所以大周虽然每年征收的银钱不多,可是各项物资的价值,是银子远不能比拟。

  如果把这些物资换算成银钱,大周每年仍然能收到价值至数千万两的实物。

  哪怕大周弊政多端,仍然在各地,特别是南方,保留了官府的统治力。

  大周全国各地营兵数十万,边地依托卫城,以守为军略,建立的防御军事,其中军户高达数百万。

  又有内地无尽的乡兵民兵组织,全国军略在守字一道上,可谓固若金汤。

  边地的城墙是看得见,可以攻破的。而无形的城墙,则是外部势力绝对不可能攻破的。

  朝廷开年以来,已

  请收藏:https://m.bu22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