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235章 点将_我大明武德充沛但选择文化胜利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海底电缆横越英吉利海峡,把英国及欧洲大陆连接起来。

  首条横越大西洋的电报电缆则在1857年铺设完毕。

  但由于技术原因,这条越洋电缆只使用了数天便告失灵。

  也得益于这条越洋电缆的失灵,才使得北美大陆与英国本土的信息交流存在障碍,让朱富贵占了不少便宜。

  按照原本的历史,美国人结束内战之后次年,也就是明年,修复了穿越大西洋的电缆,恢复了北美与欧洲的电报通讯。

  但在这个时代,跨大西洋电缆的修复似乎遥遥无期。

  与之相比,晚清的电报发展很晚。

  “电线兴自泰西,无论水陆程途千万里,音信瞬息可通,实于军情商务大有裨益。即如法国之于越南,俄国之于珲春,日本之于朝鲜,皆设电线。盖有事呼应灵捷,无事可便商贾,故凡用兵要地,通商码头,彼族无不谋占设电线。”

  这段左宗棠的话中,字里行间透露着无奈。

  左、李、张等人后来努力架设了许多电报线路,不过为之晚矣,这些电报最后变成了民国各个大帅、总督、司令们通电全国的表演舞台。

  对于大明来说,有线电报的技术含量不高,不过也是个新鲜事物。

  朱富贵作为后世人,一开始就奔着无线电台去了,完全忘记了这茬事。

  由于相关法律法规,如果不想交高额的文化值罚款,朱富贵在平台上只能买到业余无线电台。

  如单价在一两万元的【ElecraftKX3便携式短波电台】,使用非常方便,能在城市和野外分别切换UHF和VHF频段。

  短波通信也完全不像后世那样,深受各种电器杂波的干扰。

  在海船和【汉骑01】坦克战车,以及一部分运输车上,都装在着此类电台。

  不过毕竟是非专业无线电设备,肯定还是不如有线设备稳定。

  大明城际间的通信最终还是通过有线信号实施。

  在网上很容易就能买到靠谱的滤波器,大明建设的以新凤为中心的电报网络可以一条导线传送几十路电报,比起目前西方使用的单路电报要先进高效的多。

  这一次一旅工兵营便携带了相关设备,将铺设一条从战斗前线到新鲁的电线,确保朝廷能够第一时间知道前线的战况。

  请收藏:https://m.bu22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