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百九十五章 一个没有英雄的时代,悲哀就是必然的结局_视频剪辑:开局盘点十大帝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都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可以说这种精神品质,让他看到了不一样的东西。

  “这么一看,这姜维的确挺悲情的。”

  “悲情的人,悲情的结局。”

  “哎……”

  …………

  诸葛亮北伐时,姜维被怀疑有异心,姜维不得已投降蜀汉,被诸葛亮重用。

  谷/span诸葛亮去世后姜维在蜀汉开始崭露头角,费祎死后姜维开始独掌军权,继续率领蜀汉军队北伐曹魏,与曹魏名将邓艾、陈泰、郭淮等多次交手,姜维北伐总计大胜两次;小胜三次;相距不克四次;大败一次,小败一次。

  后因蜀中大臣也多反对姜维北伐,而宦官黄皓弄权,姜维杀之不成,只得在沓中屯田避祸,后司马昭五道伐蜀,姜维据守剑阁,阻挡住钟会大军,却被邓艾从阴平偷袭成都,刘禅投降。

  后姜维希望凭自己的力量复兴蜀汉,假意投降魏将钟会,打算利用钟会反叛曹魏以实现恢复汉室的愿望,但最终钟会反叛失败,姜维与钟会一同被魏军所杀。

  有人会说姜维执意北伐,如果守的话蜀国能多苟几年。

  可这都是马后炮。

  姜维是个英雄,大丈夫提三尺剑,当立不世之功。

  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

  这本身就是武人一生的追求,更何况为了自己的政治正确和理想正确。

  刘禅虽暗弱无能,但也不嫉贤妒能,放兵权给姜维始终没收回。

  姜维领兵在外,黄皓费祎也只能掣肘于内,不能把他怎么样。

  另外,虽然十一次北伐看似毫无希望,和丞相一样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但其实都是唯结果论了。

  要知道当时魏国各种内乱,机会很多,魏国历经政变、实际领袖死亡、魏将投诚、羌胡归附、吴国配合,蜀国国内又恰逢费祎遇刺掣肘减少,有很多机会,哪怕兵微将寡,也不始终不放弃遗志,逆风不蹲泉水,照样找机会经济型胜利,建立局部优势。

  最后等魏国发育整合完毕,老家被拆,还不放弃,喊出经典名言:臣等正欲死战,陛下何故先降。

  姜维以六十多岁高龄,本来可以稳稳的投降做个富家翁,封妻荫子。

  反正没有心理和舆论负担了,都亡国了,再不济,解甲归田归隐总行吧,肯定留个不仕敌国的好名声。

  结果他做什么了?从敌人内部挖墙脚,利用钟会野心,谋求惊天大逆转。

  这人太可怕了,根本不惜命,不惜名。

  姜维的这种执着,这种信仰,这种忠诚,被后世各种上帝视角解读,误解,甚至想象成阴谋家,这是对他的误判。

  只能说,诸葛亮没选错人。

  维死,汉遂亡。

  可以说,姜维是汉朝最后闪耀的将星。

  …………

  “姜维竟然是我大汉朝的?”

  “还有,不都已经是什么三国时期,怎么又扯到我大汉了呢?”

  汉武帝刘彻很不理解

  请收藏:https://m.bu22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