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章 殿试问策_这个御史能处,有事他真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生。

  今日殿试策题,便是如何断绝藩王之祸。诸位学子可直抒胸臆,日暮交卷!”

  宣布完策题,两朝丞相司马眕便坐了回去。

  殿试也正式开始。

  太安殿寂静无声,所有学子都开始思考如何对策。

  李青面色平静的铺开白纸,心中却翻涌不止。

  如果说世家是一个王朝的毒瘤、蠹虫。

  那藩王更是一个随时都有可能会引爆的炸弹。

  殿试策问,竟然是断绝藩王之祸为题。

  看来天符帝是想要对藩王出手。

  或者是世家想要对藩王出手。

  朝廷这是打算削藩了!

  “推恩令”这三个字,直接出现在李青的脑海当中。

  前世华夏第一阳谋推恩令,正是最好的削藩手段。

  李青一边细心碾磨,一边思考如何结合这个时代背景把推恩令写出来。

  等到脑海中已经有了完全的方案之后,他深吸一口气,提笔落字。

  “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

  今以法割削之,则逆节萌起,先帝七王之乱是也。

  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之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

  陛下可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

  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

  殿试策文,不限长短。

  但尤其强调书写,必须用正体。从某种角度来看,书法往往比文章重要。

  为了科举,李青勤练书法,一手正体方正、光园、乌黑体大。

  看上去无比赏心悦目。

  洋洋洒洒一百余字,顷刻间便已写完。

  仔细检查没有纰漏之后,李青吹干墨迹,收好文房四宝,静静的坐在原地等待交卷。

  而他作为此次会试的魁首,又出自寒门,自然受到天符帝和另外四位阅卷大臣的关注。

  众人对他得到策题提笔就写本就诧异,又在短短一盏茶时间内写完,内心更是好奇。

  龙椅之上,本想离开等日暮交卷之时再来的天符帝,忍不住心中的好奇心。

  问道:“李青,你停笔收墨,可是完成策题?”

  四周正抓耳挠腮的学子闻言,俱都抬头看过去。

  他们心中一点头绪都没有,李青就已经完成策题,这怎么可能?

  李青起身道:“回陛下,学生已答题完毕。”

  “好!不愧是大周开国以来第一位寒门会元。呈上来给朕看看。”

  天符帝一声叫好,伺候在旁边的内务省太监总管赶紧过去取李青的策论。

  “推恩令。”

  映入眼帘的策问标题,并没有让天符帝有什么感触。

  可当他一眼扫完那一百余字的内容之后,脸色瞬间凝重起来。

  短短一百余字,竟让天符帝如食甘怡来来回回看了十几遍。

  “好!好一个推恩令!”

  天符帝捧着那卷文如获至宝,哈哈大笑起来,丝毫不顾君王仪态。

  他满是欣赏的看着李青,“有此推恩令,大周将永无藩王之乱!长青之才,古来罕见,古来罕见!”

  殿内学子满脸惊惧。

  这才一盏茶的时间,自己等人尚未动笔,李青就写出了一篇得到天符帝如此之高评价的策论。

  这怎么可能?

  他究竟写了什么?

  四名阅卷大臣也满是好奇。

  丞相司马眕直接起身道:“陛下,可否让臣等一观?”

  “来,你们都来看看。”

  四个年迈的老臣,全都围在天符帝身旁,认真阅览李青的策论。

  很快,他们脸色齐齐大变。

  丞相司马眕大声恭贺道:“恭喜陛下,有此推恩令,藩王之患顷刻平息!”

  殿阁大学士杨郢更是连连点头,“短短百余字,将彻底解决藩王之患。推恩令,堪称千古第一阳谋!此计一出,无论各地藩王如何应对,都毫无办法。”

  天符帝视若珍宝的将李青的策论收进怀中,道:“长青既已答完策论,随朕去乾元殿问话。”

  以天符帝为首,李青和另外四名阅卷大臣,匆匆离开太安殿,往乾元殿而去。

  留下一众学子坐在原地面面相觑。

  他们尚未下笔,心中甚至未有任何思绪。

  结果李青就已经答完了策问,甚至得到天符帝和四位阅卷大臣的高度认可。

  请收藏:https://m.bu22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