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16章 入东罕_本王姓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耳朵贴在门缝上的少女毫无防备一个趔趄,跌倒在对方怀里。

  软玉在怀,男子似笑非笑道:

  “田兄弟,好巧啊?”

  少女惊慌失措地挣扎着起身,脸色红到了耳根后,好半晌才回过神来,故作镇静道:

  “我……我是来找他的。”

  说着便指向房间里的伙计,这次她反而成了结巴。

  ……

  “田公子慢走,以后常来玩啊。”

  送走了田露,王柄权回到房间关上门,暗自感叹。

  以前总觉得老爹到处沾花惹草,禽兽不如,没想到现在轮到自己了,终究还是活成了自己最讨厌的模样。

  “唉……只怪我太过英俊潇洒了。”

  ……

  次日清晨,一骑白马向北而行。

  马上男子依旧着白衣配双剑,只不过那柄纤细短剑已经被他横放在了腰后袍子下,没有必要绝不出鞘。

  惊鸿十三式的精髓,在于蓄势而击,王柄权截取了蓄势之法,结合叶姓老者的飞剑之术,一路积攒气势,力求关键时刻一击毙命。

  昨夜据谍子所言,东罕京师有一位活佛坐镇,这次极有可能出手阻拦,佛道两教一向高深莫测,尤其是真人活佛之流,更是不能以常理揣度。

  王柄权曾在丛摩院遇到的年轻活佛,单是一怒震碎实木案几,就已经不输武仙境界,更别说还有释门不外传的大神通。

  这世间是否真有神仙转世他说不好,但以凡人之躯修成仙人却是实打实的存在,从某些方面说,他自己就已经算是半个仙人了。

  一路疾行半天,王柄权到了第一处歇脚的地方,一个再平常不过的令城。

  东罕民风剽悍,百姓几乎人人携弓带刀,因此王柄权带剑入城,并没引起守城士兵的重视,且他还是一副文人装扮,这些士卒更就懒得找他晦气了。

  东罕近些年推崇文人治邦,许多士子虽出身低微,可也在朝堂谋得了一席之地,这些历来不被人们重视的“无用书生”,地位也渐渐水涨船高起来。

  当中不乏一些效仿王朝大家的士子,青衫仗剑,游历四方,哪怕是装装样子,也能引起一片吹捧叫好。

  虽然这大多是文坛中人自娱自乐,但重文抑武已是大势所趋,即便是普通士卒,也晓得不要轻易去得罪这帮将来可能拜相封侯的文人。

  王柄权毫无阻拦地进了城,看着小小一个令城就有不输王朝一府的热闹景象,连他也不得不赞叹这位东罕第一辅臣的手段。

  来到一处酒馆,伙计很热络地迎了出来,在银子至上的东罕,普通伙计都比王朝来得腿脚麻利。

  王柄权看着墙上挂的菜牌,用东罕语蹩脚开口点了几个,伙计对此见怪不怪,收了银子满脸笑意地下去办了。

  如今东罕文官稀缺,近些年已有一些在王朝混不下去的文人来到东罕碰运气,这些原本名声不显的读书人在此都能混个一官半职,哪怕是个小吏,也比原来两袖清风好得太多。

  王朝对于读书人一向仁厚,秀才可免徭役赋税,见当地官员可不跪,举人还能每月从当地官府领银子。

  即便没有功名,穿着长衫走在大街上都会被高看一眼,因此轻易无人会去做这种被人戳脊梁骨的事。

  这事还使得中原文坛难得意见统一了一次,他们给那些甘愿自污名声事鞑虏的文人起了个绰号,叫做“文奸”。

  至于那位自称文将的东罕第一辅臣,理所当然被视作了最大的文奸。

  那些货卖才学予异族的读书人,就算靠易主谋得一官半职,到头来也还会被东罕文坛瞧不起,文人最是排外,也喜欢打压他人,因此这些人的仕途都不会太好。

  据传有一位老秀才,能力平平,在王朝参加了几十年科举,连乡试都没通过,最后实在想当官想得紧,就偷偷跑到东罕,做了个胥吏。

  由于仕途实在坎坷,最后不顾脸面,认了个孙子辈的东罕京官作义父,沦为了整个王朝和东罕文坛的笑柄。

  ……

  请收藏:https://m.bu22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