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四章:农业改革_民国第一军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转型成小型农场。

  转型失败了不要紧,土地抵押给银行了,银行并不亏本。

  这样一来农业就能跟上工业的发展,而且转型后的农业所需的劳动力将大大降少,这将让更多的农业人口从低效率的农业生产中抽离出来,进入工业生产领域。

  同时这一政策路线,还能给华东集团的农机、化肥生产带来大量订单,另外华东集团通过这次圈地,也已经走向了垄断粮食供应的开端。

  在上海的口水仗却是打得热火朝天。

  江渝这边丝毫不见劣势,因为销量最大的《申报》、《大公报》、《新闻报》都一起开火,抨击《民立报》是腐朽的封建社会主义走狗。

  三大报纸提出了土地是重要生产资料,集中在少部分人手中又无法合理经营,必然导致民族农业生产走向混乱,并严重阻碍工业发展道路。

  而地主作为封建王朝的既得利益者,既然已经改朝换代,不将他们直接打杀了那都算好的了。

  两淮行政总署并未对地主进行打杀,只是合理的土地调控,没什么大不了的问题。至于安庆惨案,只是一群地痞流氓而已,老百姓并未参与其中。

  三大报纸的发行渠道已经不仅仅是天津、上海这一些城市了,而是整个中国大部分一线城市。

  远比窝在上海的《民立报》的影响力要大上千百倍。

  三大报纸一起开火,顿时把《民立报》打得好似被口水淹没了一般,《民立报》作为革命党的报纸,在这次舆论战当中,很多中低层的革命党成员并不理解他们,在他们看来两淮行政总署的做法是很对的。

  这些革命党成员大多都是热血学生,他们在这次事件中看到,两淮行政总署的政策只是打击了大地主的利益,并未去动普通小地主和老百姓的利益,所以他们还是很支撑的。

  此时袁世凯已经出山了,南北打了半天没打出什么名堂来,双方在汉口一线对峙,南北议和也在洋人的调停下开始进行。

  江渝却不太理会南北的动作,在他看来这些都不重要。

  最重要的还是自己站稳脚跟,只要消化了整个安徽和苏北,就算是自己在政治上没有谋到什么督军的职位,依旧是屹立不倒的。

  江渝等于是把地方上的统治结构直接摧毁,完全换上了自己的势力,同时通过获取民众的支持,使得统治稳固。

  这和民国时期那些军阀不同,那些军阀一个个盯着什么都督、督军的位置,上台后脚跟不稳,一下台就屁都不是。

  当然这样铺开一个行政体系,也让江渝花费了不少钱。

  行政人员、警察的薪水加起来,每个月就要花费100万元左右,加上政府的硬件设施建设,江渝投入了近两千万元,当然一切能省则省,像政府大楼之类的,都比较简单,甚至连装修都是最便宜的。

  这

  请收藏:https://m.bu22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