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两百一十三章 农书_开局阻止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谁想看就能看的,或者说天下所有的书都不是谁想看就能看到的。

  何况有机会看书,虽然知道农业是根本,但又有几个读书人能放弃经史子集,放弃兵法韬略去看农书呢?

  所以董良能见到这两个人也是惊喜。

  于是让他们做教习,旁听老农的经验,再根据自己的经验与学识,按照《氾胜之书》的底子进行记录。

  并在课后让这些官员们上交学习心得,最后进行一个大总结。

  先初步以豫章郡南昌县为例,出一个《豫章农书》。

  把这东西大量刊印,分发四郡官员,学习农业,再让他们在本郡,本县劝农。

  而这些院子里学习的官员,也都是要下放到四方,按照董良的吩咐和要求,推行农业技术。

  并且再按照他们实地的经验,在各郡各县,进行农书的微调。

  因地制宜的开发农业技术。

  董良如今是提供一个基本教材。

  最终的《豫章农书》要靠豫章农民在大地上书写。

  而其余各郡视情况而定,能适用的适用,经过本地农官进行微调。

  如果出入较大,或者有本地的典型问题,则根据本地情况,进行本地的农书编撰。

  而董良则会派出学生,对相关典型问题进行根本性的研究和探讨一般规律。

  董良如今的技术推广方法与科学研究方法就是分工。

  有落实在大地上技术,有教材中总结的普遍规律和技能。

  也有进行最终的追根究底的纯理论研究人员。

  当然这些人员是从多到少的配置的。

  而董良自己也会给这些官员,学生,教习,讲课。

  董良擅长的不是农业技术,但是擅长案例分析。

  董良通过自己对农业的学习,经过对老农经验的总结,再加上于河湾,于山地,于平地耕地的具体情况的调查。

  通过几个方面去分析,使之成为一个粗浅的案例。

  然后董良将这些案例分析讲解一下给这些人听。

  教会他们总结提炼的本事,教会他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本事。

  教会他们对着主次矛盾分析以及辩证看待问题的本事。

  主次矛盾与辩证眼光,并非许多人认为的专门用来屠龙的技术。

  事实上,应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辩证法与矛盾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都是至理名言,都是圣经。

  这边大院里,农业官员,董良每日讲一节课。

  他要尽快的将这些人初步的用起来。

  一定要在过年前,把这些人撒出去。

  把农业技术的种子撒出去。这样在春耕前,给他们留下一个教导他们负责的各地本土官吏和农民的机会。

  这样,在开春第一季,就能应用上最先进的农业技术。

  这样的效果一定是惊人的。

  在三辅之地,有好的耕作方法推广的时候,收成能翻倍,而其中的好手,还能再次翻倍。

  而三辅之地,一直是秦汉的核心区,作为经济政治中心,其本事的技术就有优势,还能再翻倍,就不用说还在刀耕火种的长江以南了。

  纵然现在董良推广的技术没有经过本地的实验,未必是最合适的技术。

  但是以中原最先进的经验,比中原更好的工具,即便是农田还不成熟,但是产量翻个两三倍还是绰绰有余的。

  毕竟南方大部分地区,现在还处于一个极低的水平,连中原产量翻倍前的产量都没有。

  而一旦这一季粮食成熟,这四郡就算是被刘备抓稳了。

  赶都赶不走。

  试想一下,面对三四倍的产量增加,谁不会高呼一句圣人下凡。

  谁不会高呼一句,刘豫州来了,江南的天就亮了!

  这四个郡的百姓一定会把刘备当成真命天子,而这四郡周边的郡里百姓也会看见隔壁的大喜事,未必心里没有想法啊!

  请收藏:https://m.bu22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