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八百七十七章 李婵月:你……你再乱学人说话!_红楼之挽天倾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吟说道:“此事要尽快解决才为妥当。”

  他并非是理工科出身,对冶金知识也一窍不通,后世听到的知识则有些碎片化,需要抽时间整理一番。

  就这般,贾珩在军器监考察一番,一言以蔽之,困难有,但大致还能克服。

  永安坊,杨宅

  东窗书房之中,冬日上午的柔和日光透过f窗扉的玻璃,洒落在红木书案之上。

  齐昆凝眸看向那面容苍老的老者,问道:“未知恩相唤学生所来何事?”

  杨国昌默然片刻,开口道:“言暄,老朽已向圣上递送了辞官的奏疏,以后的朝局就交给你了。”

  齐昆闻言,心头一惊,道:“恩相……此言是从何说起?”

  其实心头隐隐知道一些原委,还是与那永宁侯有关,纵然杨相想留,也留不下来了。

  齐昆整容敛色,目光恳切,问道:“如今国事蒸蒸日上,正需恩相统筹大局,恩相如何弃群僚而去?”

  杨国昌笑了笑,感慨道:“言暄,我老了,精力不济,也该回去归隐田野,京中的国事就交给你们了。”

  迎着齐昆的目光,杨国昌沉吟说道:“贾珩此人虽有一些才干,在盐务之事上得言暄刮目相看,但贾珩鹰视狼顾,脑生反骨,年纪轻轻就已是一等武侯,又与宗室帝女关系暧昧,将来难免生出不臣之心,言暄在内阁要与朝中耿直之士紧紧盯着他。”

  齐昆闻听“提防”贾珩的言论,面色顿了顿,张了张嘴,问道:“杨相辞官归隐,可曾向圣上提前言说?”

  其实心里也猜出,应该是出于宫里的授意,是那天太庙献俘之后,天子单独留下奏对?

  杨国昌摆了摆手,苍老目光现出一抹愁闷,说道:“说与不说,又有何区别,如今再留在京城,惹人嫌恶罢了。”

  齐昆闻言,一时默然,心头五味杂陈。

  杨国昌面上却现出几分坦之色,提醒道:“言暄,老朽走后,浙党定然得势,如是因为制衡浙党因私利而害国事,言暄可与那小儿暂且合作,共抗浙人,但要提防小儿趁机壮大羽翼,网罗党羽。”

  齐昆闻听此言,面色愈发复杂,拱了拱手,说道:“学生谨记恩相之言。”

  见得对面自家学生似乎没有将自己的话真的记在心底,杨国昌面色顿了顿,叹了一口气。

  他走之后,人走茶凉,朝廷上的事儿他就管不了了,以后那贾珩小儿再有何不臣之心,何人能制?

  等小儿异志初显之时,圣上可会理解他的一番苦心?

  念及此处,杨国昌心头不觉一阵心灰意冷,罢了,罢了,随他去罢。

  而随着杨国昌的辞官奏疏经由通政司传抄邸报,整个神京城都在纷纷热议纷纷。

  内阁首辅辞官,百官首揆空缺,这是一桩不亚先前太庙献俘的大事,一时之间,朝局震动。

  京中科道、士林在酒楼茶肆对此事议论不停,同时随着三国话本第三部在京中上市关于诸葛亮舌战群儒的热议,共同成为京中士林百姓争相议论的焦点。

  有人说杨国昌是因主和一事而为天子厌弃,如果再结合着诸葛亮舌战群儒,鲁子敬力排众议一回,几乎可以还原着永宁侯与朝堂重臣的激烈交锋。

  还有人说是因为你户部皇陵贪腐一案,两位户部侍郎去职而被牵累。

  还有人说是因为得罪了永宁侯,而为其排挤。

  神京城中争议之声,莫衷一是。

  不管如何,杨国昌的请辞奏疏,还要看宫里批不批。

  果然宫中不允,而后杨国昌又是上疏陈请,这一次崇平帝并未等杨国昌三辞三留,而是朱笔一批,批阅允奏。

  至此,内阁首辅杨国昌去位,而神京城中的士林也渐渐明白过来。

  从天子只挽留了一次可见,内阁首辅杨国昌的确是犯了一些错,但天子终究念着旧情,赐绢帛令其返乡。

  而随着杨国昌去位,内阁首辅空缺下来,一下子再次引起了大汉朝局的剧烈变化,原本因为太庙献俘渐渐平息的士林舆论,再次喧嚣起来,神京城中更是暗流涌动。

  杨国昌去位之后,首辅花落谁家?

  请收藏:https://m.bu22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