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四十九章 潜力耗尽?_跑出我人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争,我可以向你道歉,但你不能因为个人的因素,而耽误了一位优秀运动员的未来。”

  “曾教练,您提供的个人资料我已经看过了。”沈国营推了推鼻梁上的眼睛,稍微迟疑了一下,“我个人的意见还是不适合,这样的选手我曾经见过,但最后成就都有限。”

  沈国营说着又朝庄韬点了下头,“我个人对于庄教练在培训理念上有差异,但我本身同样很敬佩你们为体育培训做的各种探索工作,我不同意他进入省队,也不是我们个人的情感因素,而是从实际的角度出发。”

  “沈教练,我想请问,你是从哪些角度认为这位选手不适合的?你连人都没见过,为什么一次试训的机会都不提供?”庄韬明白对方工作方式是一回事,但不代表他就真的认同。

  “大数据的分析。”沈国营慢慢地说道,“我在春天学院曾做过一次数据调研,统计了全美超过一万名田径运动员在他们小学、中学和成年以后的成绩,其中一项很重要的数据显示,这些运动员在十五周岁前运动能力最突出的一部分,他们成年以后在各自专项领域取得的成绩,远远达不到人们预期的那个高度。”

  “这里面的运动生理学我相信两位其实也有所了解,太早进行大强度训练,能够让一部分运动员进入状态,超出同龄人。但一旦进入成年阶段,由于身体过早的成熟,他们的成绩反而没有大的提升。这还是很多都是体育天赋非常好,普遍生长发育比黄种人要早得多的黑人和白人选手。”

  “你们二位提供的这名选手,15周岁开始专业训练,按理是不存在这种问题,但他最近的几个月成绩提升太异常了,远远超过了平均水平。这不是好的现象。按资料显示,在2001年进入体校前,这位选手的成绩手记11秒8,而到了上次的邀请赛,他的短跑成绩达到了电计10秒95的水准,这个跨度,差不多就是一秒的时间。想要在四个月时间里,短跑速度里提升1秒时间不难,但如果是黄种人想从12秒提升到11秒,而且还是在15周岁这个阶段,这个提升就不是好事了。这代表这这位选手正在进入身体快速发育的阶段,而这个阶段是不应该进行高强度训练的。”沈国营长篇大论地叙述着自己的理论,顿了顿接着说道。

  “按我估计,他的成长水平,我估计最多跑到10秒6、10秒7的成绩,想上健将级也难,再往后,也没什么潜力可挖掘。我要的是有成长潜力的选手,而不是这种潜力快耗尽的,我这么说不知道你们二位是否能理解。”

  听到这里庄韬和曾惠珍都明白了,这位沈教练或许在国外待久了,无论是运动员的训练还是选材,都有着他自己的一套理念,虽然两人都认为他的说法太牵强,好的体育苗子当然是从小培养,要说起黑人白人运动员不也是从小开始接收训练,但也不能说对方是错的。

  今年参加NBA选秀的那位大个子篮球运动员,之前也曾听说,在他最开始训练阶段,教练一直是不允许他进行大强度训练,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不能影响他长高。

  运动员天赋上限是一直存在的,早期曾培训的很多在小学就能够达到二级、一级运动员水平的选手不是没有,但基本也就那样,太早进入身体的早熟阶段,造成后续没有更多潜力可挖掘。

  “不过,既然你们二位的推荐,我愿意见一下这位选手,亲自测试下,但我不保证能留他下来试训。”

  请收藏:https://m.bu22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