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54章 扫底收尾,有缘再见_我真不是谪仙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景璇禅让之前,楚逸通过她的手对南唐的军队做了大的变革。

  开元三年,朝廷重建四大军团,其中取缔了朔方军,新设万象军,寓意万象更新。

  开元四年,朝廷兵部下达旨意,对四大军团的高级将领实施轮换机制,其目的是防止军中统帅长期位于高位而形成个人影响力,进而将其私欲凌驾于皇权至上。

  按照要求,五年一周期对四大军团的四品以上主帅之下的高级将领进行轮换;十年一周期对四大军团主帅进行轮换或重新委任,这样在保障四大军团稳定性的前提下确保高级将领的流动性。

  开元五年,朝廷兵部下达旨意,对四大军团专设了特殊官位—经略官。

  经略官的职品阶比主帅低半阶,而且职责分工很明确,不负责军团的日常事务管控,但对朝廷下发的“负面清单”事项具有一票否决权。换句话说,朝廷用制度将主帅的权力进行了限制。

  在经略官设计上,录属文官系统,由皇帝亲自委派专人担任,但条件极为严苛:同时拥有三年边军从战经验和三年县令从政经验。

  三年边军经历让人可以熟悉军队的基层运转情况,在做决策时能够接地气;三年县令从政经验是让人具备独立决策和人情往来的能力,更好处理军队中各项复杂关系。

  只有具备这样能力的人,才能真正胜任经略官之职。

  条件虽然苛刻,但被选中者则意味着平步青云,官职可从七品纵跃到从二品的高位,绝对是鱼跃龙门的经典典范。

  这条路对那些长期在边远城池担任县令而得不到提拔的人绝对是个诱惑。

  这个经略官对那些世族而言更是提升影响力的最佳途径,关键是能够直接染指到军队。

  所以,诏令刚下发,那些拥有背景后台的县官们纷纷辞官参军。

  如此,空出来的官职正好可以吸纳那些被积压下来而无官职的进士们,有效解决了官场“僧多粥少”的实际问题。

  此举一箭三雕。

  改革的道路充满着荆棘,但好在有楚逸亲自坐镇,及时修改制度漏洞,终在开元八年才算完善起来全面推行。

  楚逸心中明白,这些举措或许在百年内起到很好的正向作用,但百年之后就难说了。

  因为任何制度都有漏洞的,关键看实施者能否及时根据所处的环境进行优化调整,否则再好制度也会僵化。

  但这些已经不是楚逸考虑的事情。

  山下事由山下人做,山上人再无机会插手。那么,底层的规律便会渐渐起到主导作用,朝代更迭也就自然而然。

  开元九年,李景璇禅让皇位,李景延继位,改年号崇明。

  崇明一年,当朝宰相杨俊大婚,迎娶楚玥。有情人终成眷属。

  崇明二年,楚逸卸任天机营天朗将之职,交由李响接任。同年,楚逸卸掉南唐国师之职,新任国师

  请收藏:https://m.bu22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