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4章 就得靠这些孩子了_大唐:爹,我真没想造反啊!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4章就得靠这些孩子了

  国子监长官称国子祭酒,副职称国子司业,均是造诣深厚的饱学之士充任。

  除了直系的国子监,旁系学校包括崇文馆、弘文馆、崇玄学等等。

  但是无论直系官学,还是旁系官学,都有着很大的弊端。

  像国子监,就属于贵族学校,其中的庶子与贵族比例甚至不足十比一。

  而地方官学,只有那些上州以及部分发达的中州才会设立。

  像黔州这种地方,连饭都吃不饱,就更别提读书了。

  只要能走路、并且有力气的孩子,都是下地干活,好赚钱养家。

  至于读书…整个黔州就只有那些有钱人才有能力学习,而普通百姓,只有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年复一年,世世代代…

  总之,现在阶级已经固化,有钱人越来越有钱,而穷人则依旧是穷人。

  被固化的不仅仅是阶级,还有思想。

  “李公爷,你怎么了?”

  诸葛亮发现他的异样,不由得开口问道。

  李承乾望着那些辛苦劳作的孩子,火红的太阳将他们脸蛋晒的通红,连挥动锄头都是有气无力的。

  “诸葛亮,你说要想让一个国家经久不衰,最重要的是什么?”

  李承乾问道。

  诸葛亮抿嘴想了一会儿,“开明的政策,扎实的经济。”

  “嗯,对,也不对!”

  李承乾点头,笑着道:“那你说说,如何能做到这些?”

  诸葛亮沉吟道:“要靠人。”

  “没错!”

  李承乾看着那些孩子,露出一个发自内心的笑容,“未来,就得靠这些孩子了…”

  “这么说也对,可…唉,李公爷,黔州的情况亮也了解了不少。”

  诸葛亮叹了口气,有些无奈,“黔州没有学府,黔州那些富户都是将自家孩子送到千里之外的越州。”

  越州,是整个江南道最大的城市,设有越州大都督府,负责江南道的政务。

  那里不仅有官学,更有私学。

  私学属于私人教育的范畴。

  大体上可分为两个层次。

  一是成人教育,多由名师指授,主要是教授儒经举业。

  二是童蒙教育,多由乡间儒士教授,主要是讲授启蒙的基本知识。

  在私学中学到知识后,并且想参加科举的,就可向当地州、县官府报考,等通过州县考核之后,就可以去长安参加科考。

  相对而言,大唐的教育还是比较开放,所以私学比较多。

  但也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创办私学的,你必须得在文坛中有地位,才能吸引别人来报名。

  不过在黔州,则完全不用担心这个问题。

  反正大家都是目不识丁,只要有点学问的人,都可以创办私学。

  “诸葛亮,回刺史府之后,你便写一则公告,说刺史府召集天下有学识之人,只要有能力,俸禄不是问题!”

  李承乾道。

  “喏!”

  …

  而就在李承乾准备为黔州发展打下扎实基础时

  请收藏:https://m.bu22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