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55章 听君一席话_大唐:爹,我真没想造反啊!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55章听君一席话

  这年头认一个老师绝不是什么简单的事。

  “天地君亲师”,这是妇孺皆知的信条。

  君”与“师”的地位,一直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君”自然是君王,而这“师”,肯定就是老师了。

  对于个人而言,君王与老师地位相等,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这是原则,更是刻在灵魂深处的信仰。

  学生见到老师,都要执弟子礼,师生关系乃人伦中的一个大项,终生不变。

  总之“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生之间的关系,是要以“道义”来衡量的。

  孔子为扬其道,周游列国,众弟子侍其左右,有的学生甚至追随了他一生。

  正所谓“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

  君子忧道不忧贫。”

  这种谋道,正是师之道,师之德,师之魂。

  一但拜师,那学生就必须得服从老师的话,到那时候就没有什么身份之差,哪怕是皇帝,也必须乖乖对老师行礼。

  李承乾一直想在朝堂上安排自己的势力,那样也能让他在朝堂上有点话语权,不至于太被动。

  不过朝堂那种地方,肯定不是说安插就能安插进去的。

  长安这种地方,人才众多,下一刻可能会一飞冲天,而下一刻,也可能会坠入地狱。

  所以李承乾也不知道该如何安排谁,他倒是知道几个未来的大佬,但是现在这些大牢还太年轻,以他们的资历根本就进不了朝堂。

  但现在不一样了,李承乾如果拜房玄龄为师的话,那情况可比安插几个人要强太多了。

  “殿下,希望你以后能严于律己,好好做人!”

  房玄龄忽然意味深长的说了一句,。

  李承乾连忙道:“学生明白了。”

  “嗯!”

  房玄龄笑着道:“我的老师,名字叫王通,号文中子,是前隋有名的文人学士。”

  王通…李承乾听过他的名号,以后的《三字经》中似乎还提到他,甚至将他跟“荀子、扬子,老子、庄子”并称为五子。

  他虽然没入官场,但在文坛中的地位,绝对是数一数二的。

  房玄龄还没有从政的时候,就去找王通,问他几个问题。

  第一个就是身为臣子该怎么去侍奉君主,去为君主服务。

  文中子回答他说:“无私,为国工作,为君主工作,你首先要无私。”

  房玄龄再问他,“怎么去指挥人,去用人。”

  文中子跟他说,“无偏,你不能偏袒这个,偏袒那个,偏了人家不听你的。”

  房玄龄又再问,“如何让这个社会大家能齐心协力,一条心。”

  文中子说,“要正其心,要正,正己之后,方能正他人,只要大家都正心,那就是一条心。”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房玄龄一直深深记得这几句话,虽然王通未真正收他为学生,不过房玄龄却一直以他的学生

  请收藏:https://m.bu22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