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十四章 机器_重生始于199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看样子田有才在这个机械厂当的老板也是相当憋屈,而拥有这么一个比较大的机械厂,却完全不好管理,慕以世心里有些猜测了。

  毕竟田有才刚刚绝对也是看见了,但是田有才也是毫无反应,不过慕以世也能看出很愤怒,但是却当做没有看见,那么这就是有个问题了。

  而这个问题就是,这座机械厂也不是田有才白手起家的,而是从国企度过来的。

  而说起国企则又是要说起八十年代以前,其实一直到八十年代中期,老的国营企业,就是因循二字。人越来越多,再没有什么压缩的时候,工资长期稳定,很少涨,也很难跌。

  也因此,这个时期,特别是七十年代末开始,国企被认为是铁饭碗了。

  而然后接着一直到八十年代,首先是军工企业,因为军工订单大量缩减,变得生存艰难,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三机部在GZ的厂子,混到工人要双抢的时候去给农民干点农活弄点粮食糊口的地步。

  然后是国有重工业,特别是东北,资金长期匮乏,没有技改能力,企业社会包袱越来越重,效益也就不断变差,靠银行贷款维生,然后是国有轻工业,因为南方新兴民营工业的竞争失去了市场,也同样陷入了困境。

  总的来说,国企的崩溃,是三部曲,首先,是wenge时期,国企的管理机制被严重破坏,以后一直没有良好修复,也就是后来工人偷懒,人浮于事,很多就是那个时候开始的习气,毕竟没人管了。

  其次,是八十年代以后企业的社会包袱越来越重,而且离退休人员不断增多导致医疗费用和退休工资快速增加,还要接纳大量的退伍军人,还要照顾本厂子弟的读书就业,企业不堪重负,资金不能投入到经营中。

  最后,是南方新兴民营工业体系的竞争,这个体系没有包袱,运转灵活,侵吞了旧工业系统的大多数市场。

  也因此导致到现在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国企大多陷入了困境,也就是说国企可以被私营了。

  至于这个年代的问题只是在于,下岗问题被政府的失误所放大,且后续政策救援不力,使问题进一步恶化了。

  当然,这里面看不出所有制的问题。实际上,在谈论国企改革问题时,只要不是意识形态挂帅,相信“宁要资。本。主。义的草,不要社。会。主。义的苗”,就应该知道,中国所谓的“国企病”,本质上是“大企业病”、“老企业病”,和所有制没有关系。

  当然民企做到了国企这个规模和历史,问题一样不会少,甚至会更严重。大型民企里面,轻则磨洋工,重则吃回扣,也是见怪不怪的事情了。

  然后再来说效率问题,下岗从来也不是因为效率问题才造成的,同样也不是为了解决效率问题才制造的,通过下岗

  请收藏:https://m.bu22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