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550章:林太太的出场大有深意_一女六夫的幸福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品竹弹丝,又会一手琵琶。”王招宣死后,她又被转卖到张大户家。十八岁时被张大户收用,后被主家婆察知,苦打苦骂。张大户倒赔房奁将金莲嫁与武大,实际上是作为自己的“外宅”。“武大若挑担儿出去,大户候无人,便踅入房中与金莲厮会。”这样,潘金莲由甘愿被张大户收用,作其“外宅”,到后来的毒死武大,作西门庆的第五妾,以至最后成为一个极好风月的妇人,其性格的发展变化就显得很是自然了。

  其中,关键就在于潘金莲九至十六岁时,也就是她最易受到熏陶影响的青春成长期,是在王招宜的家中度过的。九岁的女子“就会描眉画眼,傅粉施朱,……做张做势,乔模乔样,”这一套轻薄的伎俩从何而来?

  这疑窦如不解除,读者是难以释然的。

  作者深知这一点,所以,便在这里安排林太太出场,使这一悬案最后能够真相大白。

  按时间推算,潘金莲在王招宣府作婢女时,林太太已入王府,而且正值青春年华时期,她的“好风月”,无疑是对潘金莲的言传身教。

  作者对潘金莲在王招宣府的描写及其后来的行止,与林太太何其相似,这正说明了她们之间的衣钵嫡传。

  因此,可以认为,潘金莲在性格上发展变化,主要是受其生活环境的影响所致。

  有关这种风月、浮华环境对少女的恶劣影响,我们在福楼拜那个非常著名的小说《包法利夫人》里也能够看到。包法利夫人出生在一相比较富裕的农民家庭,从小被家里送到城里的修道院寄宿学校接受贵族教育,受修道院教育环境的影响,她渐渐养成了贵族式的思想感情。长大后,不满足于过一个乡村医生夫人的生活,于是不切实际的开始追求所谓的浪漫爱情,背着丈夫在外找到的男人,最终走向毁灭。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于潘金莲,其实并非只写其恶贯满盈,其中也有为潘金莲的解脱之处。书中,在后文里加入林太太与西门庆的交往,充分展示王招宣家的生活场景,生活环境,就是作者在这一方面的显示。

  所以,我觉得,金瓶梅里有关西门庆跟林太太的关系描写,作者的主要目的不是针对西门庆,也不是针对林太太,而是针对潘金莲。是作者要更完整地塑造潘金莲的形象使然。

  潘金莲无疑是金瓶梅中排在第一号风月人,是一位可憎而又可悲的人物。但她的悲剧是与生俱来的吗?是她自己所制造的吗?

  作者这样写,好象是在证明,潘金莲的悲剧并非为她自己所制造,而是由那个腐朽透顶的社会所强加于她的,是她赖以生存成长的生活环境所带给她的。我认为,这就是作者在西门庆濒于毁灭的前夕将林太太推上前台的主要原因。

  总之,有关林太太的故事并不简单,里面有不少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东西,不论是从写作方面,还是在对人的认识,以及对人性的认识方面,对我们都有一定的启发。

  (本篇完,请接着看下一章)

  请收藏:https://m.bu22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