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844章 汝应下跪_骗了康熙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历史上,老四坐上龙椅之后,老十四被迫放弃大军的指挥权,黯然回京。

  但是,天生傲骨的老十四,竟然站着接旨。

  正在僵持不下的时候,老八主动站了出来,只对老十四说了四个字:汝应下跪。

  结果,老十四真的很听老八的话,当场就跪下了。

  针对此事,老四在《大义觉迷录》中,痛斥老八:挑拨骨肉手足,用心极为险恶,安能轻饶?

  场景换回来,哪怕在位的是老皇帝,依旧不可能不嫉恨老八。

  哦,老十四不跪朕的钦差,你老八一劝,他就跪了,好啊,居然这么听你的吩咐?

  老八出来搭了梯子,老十四犹豫了片刻,最终还是卸了甲,下了跪。

  成了!

  玉柱瞥了眼伏地请罪的老十四,也没去看老八,径直吩咐了下去,“奏乐!”

  鼓乐重新响起之后,嵩祝也回过了神,赶紧展开手里的旨意,朗声念道:“大将军王,皇十四子胤祯……”

  老皇帝在旨意里,不仅狠狠的夸奖了老十四的显赫军功,而且,破格赏食亲王俸。

  按照《大清会典》的规矩,亲王年俸一万两银子,贝子仅为一千三百两银子而已。

  老十四不敢猖狂了,言官们也没有对峙的必要。

  反正吧,已经撕破了脸皮,弹劾的折子,肯定要递进畅春园。

  迎接的仪式,按部就班的进行。

  玉柱镇住了场子之后,并未贪功,而是重新站回到了嵩祝的身后,由着嵩祝独自发号施令。

  仪典结束之后,嵩祝、玉柱和老十四,一起进了畅春园。

  嵩祝和玉柱,必须回来缴旨。老十四领了恩赏,也要第一时间赶来谢恩。

  到了清溪书屋门外,玉柱和老十四,被一起叫了进去,嵩祝却被留在了门外。

  “臣儿玉柱,恭请圣安。”

  “臣儿胤祯,恭请圣安。”

  “玉柱,你做得很好,颇有古大臣安邦定国之风!”老皇帝一张嘴,就表扬了玉柱。

  玉柱哈着腰,小声说:“回汗阿玛,臣儿并不想出这种风头。只是,臣儿若不及时站出来,恐有损朝廷的崇高威望。比较幸运的是,十四哥还肯听八哥的善意劝解。”

  家国天下的时代背景之下,朝廷、社稷和朕,没有本质性的区别,都指的是老皇帝。

  老皇帝原本阴沉着一张麻脸,听玉柱提及了老八之后,居然改成了和蔼的笑脸。

  “呵呵,是啊,老八很能体谅朕躬。唉,真是朕的好阿哥啊!”老皇帝笑吟吟的夸奖了老八。

  玉柱扇了阴风点了鬼火之后,就不吱声了!

  今天出的这件大事,实质上,玉柱是在赌博。

  假若说,老八不主动站出来的话,玉柱独自一人,就震慑住了群臣。

  嘿嘿,玉柱的威望,就太大了呀!

  望高震主的权臣,还如此的年轻,只要是合格的皇帝在位,岂有好下场?

  但是,老八这么一掺和,老皇帝的心态肯定就不同了。

  所有人都拦不住的老十四,被老八一劝,居然乖乖听话的跪了。

  老皇帝会怎么看?又会如何想?

  玉柱缩到了一旁后,老皇帝不吝美辞的大肆夸赞了老十四一番。

  末了,老皇帝叫来了张廷玉,当场宣读了恩旨。

  “特谕:敕建大将军王府,照亲王规制。”

  等张廷玉念完了旨意之后,老皇帝冷不丁的说:“柱儿,老十四远征在外,颇为辛苦,不如留他在京城里享几天清福吧?”

  “咔嚓。”一声,脑海里电闪雷鸣,玉柱瞬间秒懂了,敢情,老四在这里等着他啊!

  1、老十四出生的时候,叫胤禵。证据是,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版《玉牒》里,老十四的名字,就是胤禵。

  2、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的《玉牒》中,胤禵已经改名为胤祯,取《礼记》中:国家将兴,必有祯祥。祥,指的是老十三。

  3、老四登基之后,为折辱老十四,故意恢复其原名为:允禵。

  考据完毕。

  请收藏:https://m.bu22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