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299章 惊天大案_任行太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描着金海棠的马车。

  别人不识这马车,那几个老头子却最清楚不过,因为这是王导的座驾。想来,早已不问朝政的王丞相,稍会儿就能知道中枢对于矫诏的处置方略了。

  按理说,这绝对是泄密之举,但所有人包括天子在内,对这堂而皇之的泄密都不会有任何异议。人们反而觉得,没有比这更天经地义的事情了。

  “九哥你快些,父亲年岁大了,熬不得夜了。”

  王羲之望着焦急迫切的堂弟王洽,飘逸的眉宇间却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苦涩。他心里很清楚,着急的只是这个堂弟,大伯父是不会着急的。

  那位大晋第一中兴名臣之所以用自己的座驾漏夜接侄子回家,只是为了告诉有心人,如今的琅琊王氏,只能靠一个小儿辈泄密,才能获悉中枢要闻。

  到底是有些苦涩啊。

  当今朝政皆出庾氏之手,庾亮坐镇武昌仍然不忘伸手遮拦御前。煊赫天下的琅琊王氏,竟连个参赞中枢的族人都找不出,只能靠小儿辈在角落旁听写几个字而已。

  哐啷!

  一道雷电闪在天际,夜风骤紧,看来又要下雨了。

  “是啊,得快一些了,不然落汤的凤凰不如鸡。”

  王羲之随意谈笑着,宽大的衣袖下已然攥紧了拳头。国战尚在紧要关头,大国舅庾亮的屠刀就已经举了起来,借机发难,因势诛连,乃是他最拿手的好戏!

  至于今番借着矫诏之事,庾亮屠刀会砍向谁的脑袋,刚刚的御前之议已见端倪,无兵无权的会稽王只是个幌子罢了。

  王羲之心中忐忑难安,大晋朝的天,真的要变了吗?!

  府院幽深,蜿蜒的廊桥朝内延伸而去,尽头处是一座道观。

  “九哥自己进去吧,我在外守着,有事唤我便可。”王洽推开了观门,自己留在了外面,眼神中满是难掩的羡慕。

  王羲之应了一声,一敛之前的洒脱,好生整了整衣衫,恭恭敬敬的迈进了观门,神情肃重更胜于第一次入觐皇宫太极殿。

  方寸小院寂静悄悄,青石铺路通向正堂,厅门敞开,袅袅的龙涎香雾从堂中溢出,与院中雨气缠绕在一起,令这质朴简洁的道观,犹如仙境一般。

  这里是整个王氏大宅最禁忌的地方,平日里除了一个既聋又哑的老家丁常住打扫,非有族长征召,任何人是不得擅入一步的。王羲之今年十七岁,也只在与郗家定婚前进来过一次,不久后他便进了御前。而如那王洽,便以族长嫡子之亲,却是一次也未进来过。

  时隔一年,再次进入这个院子,实出王羲之意外,看来今夜对奏绝不止矫诏之要。

  还有何事呢?

  联系到当前社稷困厄危局,王羲之有种预感,自十六年前王敦之乱后便渐入蛰伏的琅琊王氏,终于要有大手笔了。

  而那代笔之人,很可能就是自己!再是洒脱无羁不慕权势

  请收藏:https://m.bu22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