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百七十六章 比试_败家子的逍遥人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

  方休的回答十分的诚恳,表情也是十分的淡然,没有任何想要否认的意思。

  就这么面带笑容的看着士子们,淡淡的回答了一句。

  士子们听见这么爽快的回答,一时间竟是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按照他们的想法,无论如何,新安候都应该是反驳几句的。

  奈何......

  新安候压根就不按照他们的想法来啊!

  士子们的表情十分的精彩。

  停顿了好一会,那领头的士子方才开口道:“科举已经施行了几百年,士子们乃是朝廷的栋梁。

  科举之道在于,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政学一体、化成天下。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是《礼记·礼运篇》......”

  这士子显然已经想好了见到方休应该怎么说。

  上来先是一通长篇大论。

  从四个层面说明了科举的好处,说明了科举的不可替代性。

  方休听了以后,竟然觉得有几分的道理,颇为认同的点了点头,并没有反驳。

  一直到那士子说完,方休都是没有反驳一句。

  那士子见到这一幕,自然是怔住了。

  这是什么意思?

  停顿了一下,他方才道:“看来新安候对学生所说也是颇为认同的,既然如此,新安候为何要变革科举?”

  方休听见这话,看了他一眼,脸上露出笑容,淡淡的道:“很简单,你说的没有错,科举之道在于,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政学一体、化成天下。

  可是这跟科举之变有任何的关系吗?

  明算、明医、明法为何不能实现这四点呢?

  甚至在本侯爷看来,你所说的这四点,正是科举需要变革的原因。

  别的不说,前段时间陛下回到京都府,那件事情,你们应该都听说了吧?

  所谓的圣人之言,圣人之道,选贤与能,又都选到哪里去了?

  朝堂之上,六部、大理寺,有哪一个不是把仁义礼智信挂在嘴上,却没有放在心里的?

  既然如此,为何还一定要进士科?明算科不是可以更好的进入到工部、户部?”

  那士子听见这话,怔了一下,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反驳。

  犹豫了一下,他的表情逐渐的坚定,开口说了四个字:“祖宗之法!”

  “呵......”

  方休听见这四个字,不屑的笑了,道:“何为祖宗之法?祖宗之法便一定是对的,一定不能有任何的改动,既然如此,为何还要行科举,以前的察举不是更好?

  那样,尔等士子也不需要读书了,只要投个好门第便好!”

  士子们听见这话,都是沉默。

  但是很快就有人发现了这其中的关键。

  新安候所说的无非就是进士科选拔不出实干型的人才。

  既然如此,只要比试一下不就知道了?

  士子们虽说钻研进士科,可是自认杂学方面却是不输任何人的!

  君子六艺,每一个士子都是要钻研的

  请收藏:https://m.bu22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