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5章 猎头者凡_异常收藏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黑白,基本都是30岁到60岁这个年龄段,年富力强的时候。

  有些脸上还有绚丽的纹身。

  大都看起来眉宇间就有所谓上位者的气息。

  这些人头之中,都有异常精神辐射的存在,也不知道曾经的收藏家到底是怎么做出来的。

  其中几个被缝上眼睛的头颅,此时干瘪的眼睛偶尔颤动,似乎努力想要睁开。

  偶尔还有几个脑袋稍稍缩一缩或者蠕动一下,刚才箱子里的声音就是这么发出来的。

  不过除此之外,就是普通的脑袋了。

  经历了解剖处的历练,李凡对于这些脑袋早就已经免疫,直接拿起一个,仔细看了看。

  每个脑袋的耳朵上,都钉着脑袋的身份信息标签,这点李凡之前也已经看过了。

  虽然是干瘪的脑袋,但每一个都还有着10左右的精神力,和普通人一样。

  第一次见的时候,李凡还觉得这些脑袋可能还活着,不太敢触碰,现在却已经明白,这些脑袋其实都是经过特殊处理的精神力存储装置。

  里面早就已经没有了意识,只剩下特定的精神辐射场域。

  也只有曾经的收藏家才懂得如何使用。

  对于李凡来说,这些玩意儿更像是装饰品或者艺术品。

  作为一个曾经的古董商,李凡对于猎头这个东西倒也还算了解。

  最早的人头贸易起源于南美地区的热带雨林,南美印第安希瓦罗人。

  希瓦罗人有一种特殊的文化,他们每年都会有一个盛大的祭奠,这个祭奠是要用成年男子的干缩头颅来祭拜。在祭奠之前,他们会猎取敌对部落成年男人的头颅。

  猎取完之后用锤子锯子等工具将颅骨,脂肪和皮肤分离,然后反复用滚烫的石头和沙子填充到头颅里,直到死者的头颅被压缩成拳头那般大小。

  干缩头颅,当地特产。

  他们认为头颅生前是有灵魂的,当祭奠时头颅里的灵魂被摄取完就会变成空壳,此时的干缩头颅就会被丢掉。

  原本的干缩头颅只是希瓦罗人的一种普通当地文化,然而这事传到欧洲人耳里时就开始改变了。

  “热带雨林里蛮族勇士的神秘战利品”,“囚禁着复仇幽魂的亡者头颅”,这些噱头让欧洲人非常买账,太有异域风情了,太特么有收藏价值了。

  19世纪晚期的时候人头贸易到达全盛,到了20世纪的时候,经过供需双方的反复博弈,最后甚至一把火枪就能换个人头,巴拿马甚至有人接订单批量生产人头,每颗工艺品售价25美元。

  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利润甚至让太平洋地区有猎头习俗的毛利人卷入了这个市场,开始大量地制作人头工艺品以满足欧洲老爷们的装逼欲。

  悉尼海关还专门建立了一个进口品名目:“烘制人头。”

  到了后来,毛利酋长会把自己的奴隶拉出来让欧洲客户挑选,欧洲老爷们会

  请收藏:https://m.bu22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