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200章 身居高位(七夕快乐)2(15:07)_官道天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都在例。

  徐前进深知张一凡的性格,随行的人员尽可能的少,记者也不多,几家重要媒体到了就行。

  在江淮工作了这么多年,张一凡以前也下农村。江淮最大的特点,就是交通。

  在这里不管是农村,还是城镇,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路,而且大都是水泥硬化后的马路。这些张一凡是知道的,因为他在江淮的时候,江淮就实现了这项工程。

  张一凡说,今天我们不坐小车,坐大巴。

  一辆大巴可以容得下几十个人,张一凡就坐在大巴上。随行的干部不多,一共才十几个,加上记者,一共四十个人不到。

  跟大巴一起的,前面是一辆警车,后面也有一辆警车。哪怕再简单,再低调,安全第一,警车必须跟随。

  经过一个多小时,终于来到乡下。这里已经离大海不远了,仅三十里左右。四下望去,一片丘陵地带。在这里的山岗上,绝对没有一寸闲置的土地,能植树的植树,能种菜的种菜。但最让人喜爱的,是那漫山遍野的竹子。

  张一凡去过井冈山,看过那里的竹子,而这个小镇下面的农村,居然也是一片接一片的竹子。这些竹子在江淮,得到了最大程度上的利用。

  而湘省大都不是,湘省只当它是一种植物。

  江淮的竹子,成年竹子加工成竹伐,加工成工地上用的竹板,也有加工成箩筐,椅子等等,更有些地方用来加工成竹艺术品。

  江淮的竹笋,每到春冬季节,收购竹笋的工厂很多,都是大卡车卡车的拉走。这些竹笋,将加工成笋罐头,远销东南亚和欧美国家。这就是江淮人所说的产业化,他们就可以将这些看似不怎么起眼的东西,做成产业。

  一些普通人家,一年卖出去的竹笋都有一二万块,而这个数目,却是很多内地村民,几乎是一年的收入,或者是他们一家人一年的收入。

  关于这个问题,张一凡曾经在心里反复自问过,内地没有竹子吗?内地没有笋吗?为什么内地就不能把它做成产业?

  看着这漫山遍野的竹林,让张一凡感触良多。

  车子进入一个村庄,那里有镇领导和村干部在等,他们得到通知,今天张首长会过来视察。张一凡事先说了,该干嘛就让村民干嘛,不要因为自己的事情,担误了人家的工作。

  江淮这地方与其他地方不同,即使在农村这种地方,每个村庄基本上都有工厂。这些工厂不会很大,有的几十人,有的上百人,当然大点的也是好几百人的工厂。

  一般这种农村企业招工有难度,所以附近的村民都加入了工人队伍。他们利用周末的时间做农活,平时都呆在工厂,非常合理的安排着自己的时间。

  所以张一凡说,江淮的农民实在太幸福了。现在不论走到哪个村庄,哪怕是那些年纪很大的老婆婆老爷爷

  请收藏:https://m.bu22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