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60 标本成了难题(求订阅)_回到2002当医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疟疾患者。

  说到这儿,周从文笑道,“老板,疟原虫东南亚不少见的。“

  “你知道什么是撮空理线么?”黄老问道。

  周从文点头,“感染疟疾后有部分患者会出现撮空理线的症状。“

  撮空理线?

  肖凯和韩处长都怔了一下。

  “喏。”周从文用手比划了一下,他的右手拇指、食指、中指在一起摩擦,像是数钱似的。

  “书上的说法是一—日哺发潮热,手循衣缝,两手撮空,直视喘急。”周从文道。

  黄老没有顺着周从文的话说下去,而是自顾自的说道,“疟原虫还有一些,但丝虫已经被完全阻断,标本真是用一个少一个喽。“

  “老板,您放心。”周从文马上给自家老板吃了一颗定心丸,“实在不行我参加援非,您要什么标本,我就在那面做什么标本。“

  “别扯淡。”黄老鄙夷道,“留在国内做手术比什么都强。“

  “嘿嘿,您这不是说缺标本了么。“

  “是让你平时注意点。”黄老抬手作势,周从文习惯性的躲避,动作默契的宛如手术配合。

  “我知道了老板。”周从文也不犟嘴,更没有平时一副老流氓的样子,乖巧的像是一个一百七十多斤的孩子。

  “黄老,咱国内最近这些年公共卫生事业的确进步很大,这都是包括您在内的医务工作者的努力结果。”肖凯像是开会一样说道。

  “主要还是有钱了。”黄老道,“仓廪实而知礼节,这些寄生虫病也一样。建国的时候喝开水,比较重要。但那时候光是喝开水这一件事,就能提高平均寿命5-8年。现在属于百尺竿头,要更进一步可是很难。”

  说着,黄老看向周从文。

  “老板,您放心。”周从文会意,马上说道,“我准备下半年找些进修医生过来,把胸腔镜彻底铺开。“

  其实要铺开一项新技术,还有更简单的办法,只是这话无论黄老还是周从文都没办法说,更没办法用。

  那是一柄双刃剑。

  还是老老实实的从技术入手的好。

  “我给你申请了一项国家科研基金。”黄老道,“杰青的事儿明后年能落实,

  长江学者…"

  说着,黄老沉吟。

  韩处长和肖凯都怔住,杰青和长江学者对他们来讲都是远在天边的事儿,却没想到黄老会用如此清淡的口吻说出来。

  “长江学者不着急,五年以后吧。”

  “不急的老板。”周从文笑道,“您可别琢磨着推荐我成院士,上面还有邓主任呢,这事儿得他来。”

  黄老深深的看着周从文,周从文目光清澈、坦荡,和自家老板对视。

  周从文很清楚老板的安排。

  杰青、长江学者,再加上几个世界第一,有了江湖地位,还有老板的推荐,自己极有可能在老板去世的时候变成院士。

  可这事儿要老板去世,周从文不愿意想。

  只是一个院士,周从文并没有多在意。

  既然周从文都这么说了,黄老也没多说什么,他随后开始和周从文聊起三尖瓣、二尖瓣的介入手术。

  第二天,等病理结果加急出来,黄老确定没事,也不多留,直接飞回帝都。

  请收藏:https://m.bu22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