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77章 父皇对李进好似有些偏见?_大明:让你赈灾,你往锅里掺沙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思。

  等到徐达离开之后,朱标终于开口道:

  “父皇,魏国公显然没有李进懂海事,为什么父皇不让李进直接率军前往呢?”

  “何必多此一举,非要让魏国公作为主帅出征?”

  朱元璋脸上阴晴不定,缓缓解释道:

  “咱对徐达知根知底,但是对于李进却是越来越看不透。”

  “徐达淡泊名利,对咱又是忠心耿耿,再加上一家老小全都在应天城内,绝不会背叛咱。”

  “但是李进孤身一人,没有一点牵挂,能不能重用他,咱还要继续考察。”

  “有了徐达跟着李进,至少咱会放心很多。”

  朱标对李进却是印象极好,在一旁为李进说话,讲道:

  “父皇,儿臣实在不明白,为何父皇好像对李进处处防备?”

  “李进能力出众,无论是治理地方,造福百姓,收拢流民,鼓励生产,成绩都是十分突出。”

  “一个贫困落后的上沪县,仅仅不到四年的时间,被他打造成一个世外桃源,繁荣昌盛。”

  “且李进没有半点私心,为了剿灭倭寇,自掏腰包出钱出力,将自己所学,尽数用在了训练海军之上。”

  “战场之上,李进与倭寇血战嵊泗岛,虽然自身损失惨重,但是也是将倭寇击溃。”

  “以少敌众,战而胜之,这一桩桩一件件,不正是咱们大明朝廷所需要的人才吗?”

  “父皇为何如此地方李进?可是父皇对他有所偏见?”

  朱元璋见自己的太子如此赏识李进,心中不禁微微叹息。

  李进的能力,朱元璋自然是看在眼里,可以说李进乃是不世出的天才也不为过。

  如果说当初朱元璋起兵造反的时候,遇到李进,那绝对是欣喜若狂,对李进必然是宠信有加,视李进为自己的中流砥柱。

  可是如今他已经平定了天下,他现在只需要忠心耿耿,听话的朝臣。

  当上了皇帝的朱元璋,录用官员的标准,首当其冲的不再是才华,而是忠心。

  论才华横溢,难道朝中的刘伯温,还不够惊才艳艳吗?

  可是在洪武朝中,刘伯温注定无法得志,更是不能得到朱元璋绝对的重用。

  因为刘伯温清高,自视不凡,虽然表面上对朱元璋毕恭毕敬,但是内心非常孤傲。

  朱元璋何等人物,岂能看不出刘伯温内心的想法,所以刘伯温悲惨的结局,是注定的。

  而李进呢?在朱元璋看来,比刘伯温更危险。

  刘伯温至少还知道一些纲常伦理,是一个真正的读书人,信奉君为臣纲,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

  但是朱元璋在李进身上,根本看不到半点对皇权的敬畏。

  李进虽然是读书人出身,可是他却绝不信奉读书人的那一套。

  从李进的言行举止,就可以看出,李进绝不是拘泥于规则的人。

  做事情无所顾忌,想法天马行空,说干就干。

  甚至还说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的大逆不道之言。

  如果不是爱惜李进的才华,李进早就被朱元璋给弄死无数次了。

  可也正是李进如此惊艳绝伦的才情,才让朱元璋更加忌惮。

  朱元璋脸色复杂的看向朱标,说道:

  “标儿,李进此人不能以常理度之。”

  “他忠心不是咱们朱家,而是整个百姓。”

  “日后若是你用此人,可以偏信,但是绝对不能重用,更不可使李进成为宰相。”

  朱标满脸疑惑,不明白朱元璋这话是什么意思。

  “父皇,为什么不能重用李进?”

  “既然他忠心的是百姓,那不就和咱们皇室一条心?”

  “父皇曾经教导儿臣,要以百姓为重,不正是这个道理吗?”

  朱元璋语重心长的说道:

  “有些事,李进可以做,但是有些事情,就只有咱们才能做。”

  看到朱好似还不明白,朱元璋摇了摇头,不再多说。

  大明虽然已经建立,但是仍旧有百姓食不果腹,四方战事也还未停歇,任重而道远。

  来日方长,朱元璋以后有的是时间教导自己这个寄予厚望的儿子。

  请收藏:https://m.bu22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