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百四十二章 一条生路_三国骑砍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种东西,记录皇帝的日常言行,如果不查也就罢了,真要彻查,里面有的是有趣的内容。

  就现在这种形势,彻查《起居注》,那顺藤摸瓜,得弄死多少人才能消停?

  是的,彻查《起居注》,一定会引发其他的大案、要案。

  向朗、向宠眼巴巴望着丞相,眼神里满是祈望。

  而一边的廖立老神在在,从查起居注开始,他就已经算是达成目的了,所差的无非推波助澜。

  论杀人,大将军、丞相都是好手。

  一个敢杀,不屑于那些人的性命;一个慎密,一旦动手能肃清干净,不留尾巴。

  真的,现在皇帝、刘琰、胡氏之间的这点事情,查到底也死不了几个人。

  可把起居注翻开,交给相府掾属、御史台的御史们一起彻查、研究……若是宋公大将军执政,大家做事有分寸,不会穷追猛打,会留点余地。

  大将军执政时,保住皇帝的体面,就能保住先帝的体面。

  基于这一原则,半年前彻查《起居注》,大家手下留情,也不会查出什么东西来。

  现在不一样,太多的人想要从皇帝身上找缺点,以成为今后的进身之阶。

  别说就事论事,极有可能小题大做。

  廖立开口提议彻查,但没人响应、接话,仿佛没听到,似乎廖立本人就没说过这话。

  不觉得尴尬,也就随意翻阅手里的《起居注》。

  感谢纸张的流通,若是竹简,御史们会极力压缩每日的记录内容;后续誊抄时更会进一步用词汇含义更丰富的字词来描述、记录,进一步压缩每日记录的文字、内容。

  一卷竹简五百个字,一张纸就能写二百多个字,高下立判。

  所以过去这三年时间里,《起居注》的内容是很丰富的;御史记录、誊抄时,也就会注意一下避讳、语法问题。

  其他凡是他们参与、知晓的,都会记录在案。

  诸葛亮、黄权也都继续翻阅《起居注》,自然找不到字里行间的错误。

  待天色渐暮,廖立饥肠辘辘,起身告辞。

  他之后黄权紧跟着请辞,剩下的事情不方便他们参与,属于诸葛亮的‘私事’。

  玉堂署,点亮蜡烛后,诸葛亮直问向宠:“家中可是有子弟涉案?”

  向宠兄弟三个,向宠担任侍中,另一个早年出仕就随先帝入蜀的向充则越级提拔为射声校尉。

  还有一个弟弟向平,不参与戎旅,是个江都官场的小透明。

  见向宠面色有变,还在强撑。

  诸葛亮皱眉,不快:“莫非要传射声校尉入此间对质?”

  这下,向宠、向朗齐齐变色,先帝不喜欢向充,相对于向宠,先帝不曾重用向充,因为向充比较识时务。

  真把向充喊过来,不等诸葛亮询问,就这场面的气氛,向充就会一五一十交待清楚。

  向朗长叹,躬身揖礼:“丞相,罪在我一人。”

  诸葛亮静静看着,

  请收藏:https://m.bu22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