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百八十四章 请辞_三国骑砍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会捣鼓、编织一些故事,自能让‘新光君’的事业在灵界突飞猛进。几代人过去,新光君成为一方天帝也是有可能的。

  法正的同乡孟达也休假在家祭祀先祖,虽说先祖没有在中元节接受祭祀的习惯,但爷爷总是喜欢迁就孙儿。

  一代代的爷爷迁就一代代的孙儿……自然会一起迁就孟达。

  不同于法邈那里清冷一人,孟达这里就热闹了。

  儿子扬武将军美阳亭侯孟兴,养女婿国子监右仆射、太子卫率长白牛亭侯典满一起陪他祭祖,自然很是热闹。

  对于祭祖这种事情,典满已经看得很淡了;典韦的庙就在南阳,有五户家中老部曲充当庙户,负责洒扫、维护、一年四季有的是人仰慕典韦的名声,或有感怀才不遇的旅人途径白牛邑时顺路去烧一炷香。

  养女孟姬更是百忙之中请假回来,还带来了长公主的问候……自是让孟达老骨头轻了三两三,整个人浑身透着清爽。

  祭祖流程走完,孟达一家人一起用餐。

  往常祭祖之后,吃的都是寒食为主。

  寒食对身体不好,某些地区比如上党,就推崇寒食,形成了浓厚的地域寒食节。

  曹操就很反对,下令禁止这种祭祀古人,不利于生人健康的节日。

  田信这里也反对吃不新鲜的食物,因此孟达一家完成祭祖仪式后吃的是寡淡素食。

  席间,孟达心情愉悦,说:“近来与公上书信交流密切,有意使我辞去汉家太仆一职,转任鸿胪寺正卿。”

  孟兴、典满夫妇四个人都静静聆听,孟达是家中职务最高的人,是汉九卿之一,如果愿意去江都的话,讨要一个三公养老充当门面也是很好的归宿。

  可孟达厌倦南方潮湿气候,回了关中后,就没兴趣奔波,更别说舍弃实职,去做一个朝廷的装饰物。

  他心中踏实,细细讲述:“鸿胪寺本意是接待四方藩国、外邦,内管张掖五属国、南匈奴、乌桓、鲜卑、羌氐、巴蛮、荆蛮等事务。此事一直由辅翼中郎将专管,不便更改。”

  “所谓鸿胪者,有万里传达奏事之意。正好与我所管交通建设等等事务吻合,今后也算名副其实了。”

  关陇汉僮事务由中郎将王平、许践负责,许践专管汉僮税务,王平专管兵役征发;这两位中郎将隶属郎中令,而现在始终都没有任命新的郎中令。

  谁都想争一争这个紧要的职务,可田信这里宁缺毋滥,反正宿卫、郎官、侍从方面的工作就在眼皮底下,自己抓着也不碍事。

  今后任命郎中令,汉僮、诸胡、属国、外邦事务,也可能会一并归入郎中令管辖;或者在郎中令下面多设立几个专管某项事务的中郎将、大夫,就能解决问题。

  而汉的大鸿胪,就是秦的典客,负责培养翻译,对内外属国的入朝参拜进行管理,也负责外邦事务。

  顺着法理来讲,藩国有内外之分,汉室下辖的代国、齐国,就是内藩;外藩普遍是割据诸侯,或者诸胡、蛮夷部族。

  诸葛亮南中之战,就是将外藩诸夷,打成了内藩。

  虽然都是藩属,但义务不一样。

  孟达借祭祖的机会把儿子、女婿喊回来,讲述的自然不是鸿胪寺职权变动……而是,他要辞掉汉室太仆一职。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先给儿子、女婿通气,让他们谨慎做事,不要错过机会。

  太仆这个职务已经是可有可无的了,正因为可有可无,却准备让他辞掉……本就是严重的警告朝廷,不要关键时刻逞能。

  只是,孟达上奏江都请辞的公文,以正常的邮传速度在移动,在这个关键节点,显得有些慢。

  请收藏:https://m.bu22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