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百七十五章 关键与枢纽_三国骑砍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个虎牢关,就够关东方面的汉军头疼。

  只有关羽本人亲自去,雒阳地区的魏军才能以政治手段解决。

  然后是攻略太行以西的山西之地,目前也只有关羽去,才能从山西咬下一块肉来;否则整个山西就是北府预定的版图。其他人敢阻挠,绝对会引发剧烈的反扑。

  从私来说,关羽想在余生打回家乡……北府都会支持这件事情,朝廷必须要支持。

  朝廷如果反对,那么宋公一系的人马肯定会跟朝廷离心离德,转而亲善北府。

  没了朝廷支持,难道宋公一系在北府支持下,难道还打不回家乡?

  不止北府,就连卫公一系也会倾力支持。

  因此,当大将军做出一个决意时,就没有人能阻止。

  丞相、北府、卫公、皇帝都无法阻挠,也不见得愿意阻挠,更别说他一个相府的主簿。

  怎么处理益州、南中问题,是丞相的事情;关羽懒得过问,只想九月前见到丞相,把朝政移交给丞相,然后率军向北进发,亲自去前线贯彻朝廷的规划。

  胡济心事重重而来,也心事重重而去。

  关羽则与王甫乘车到城郊游览盛夏的田野风光,两人共事已久,论彼此感情,目前仅次于张飞与关羽的感情。

  早年水师都督赵累还在的时候,赵累与关羽感情最好,否则也不会有联姻。

  此刻,夏日暖风吹拂,远近都是鲜亮的绿色田野,路边野地、田埂细细去看可见五彩缤纷细碎野花处处都是。

  算是同僚,也算是朋友的两个人,也都静心、坦然审视视线内的一切。

  这都是他们打下来、治理的结果,是彼此的功绩、成就。

  关羽心情渐渐开朗,笑容洋溢:“国山,此去雒阳、河东,少则两年,多则三年。我以为,当下唯有国山,可做我护军。”

  “是,舍我之外,也无良人。”

  王甫说话、做事柔和,很合关羽的脾气,但本性还是很硬的。

  这种内里刚硬对外柔软的处世为人准则,与关羽很搭。

  这种话别人说了,关羽看来是倨傲、自大表现;此刻见王甫说出来,只觉得理所应当,就该说这种话。

  关羽左手搭在椅子扶手指尖轻轻敲击脆脆作响,说:“早前,我请孝起入宫去见陛下,陛下颇为无礼,竟遁入长乐宫去。孝起追逐而去,陛下拒而不见,怠慢、不敬孝起一事,已被诸人所知,皆忿忿不满。”

  陈震是个好人,大家都喜欢跟陈震做朋友,也尊重陈震。

  偏偏皇帝欺负陈震这种忍辱负重的好人,那今后若大政归入内廷,皇帝开始亲政,谁能有好下场?

  王甫也是略有耳闻,说:“大将军,陛下自幼丧母,又成长坎坷,屡经变动,性情多变实属常理。待丞相入朝,好生教导,必能有所改善。”

  “希望如此。”

  关羽点着头,略有遗憾:“我不善教子,陛下有今日之过,多系我当年行举粗暴。若能施加手段,使孙权二女渐渐病故,也不会让陛下如此乖戾。”

  王甫脸上没有什么表情,就事论事:“若使阴谋,那就不是大将军了。我以为主要缘由还是在陛下这里,先有太子家令来敏一案,后又有董允费祎设计逼婚田氏诸事……”

  关羽听着笑了笑,抬手阻断:“国山不必为我开拓,陛下是怨我,恨我,缘由之初不是来敏,是我家青华。”

  对此王甫沉默,谁也说不出关姬婚事的好坏;朝野经学家们推论,木德之主是关姬,她的婚事才是影响天下格局变动的关键。

  这种言论越是盛行,那皇帝怎么想?

  皇帝有了这种想法,大将军又怎么想?

  两人再无言语,已经交了底,一起静静游览各处盛夏风光,这也可能是最后一次游览郊外的田野。

  请收藏:https://m.bu22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