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百六十七章 再聚襄樊_三国骑砍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合的撞在一起,李基穿细麻青灰色短衣盘坐在甲板背靠着护栏,一枚骨笛在他手里打旋,整个人神态疲倦,目光麻木。

  在陌生的岭南,毫无归属感,杀了太多的人,现在回到熟悉的汉水流域,他许多记忆、情感才渐渐复苏,更显得近乡生怯。

  他身边不远处的摩崇则是一副无所谓的神态,湘州土民的生活环境里本就有太多厮杀,虽然受汉文化熏陶、影响,但本质上习惯了厮杀。

  对岭南发生的事情,夷兵营出身的湘军军吏普遍有较高的抗性。

  而中原出身的军吏,普遍不适应岭南的厮杀。

  因为……岭南土民改编来的汉僮,打仗的时候是真的吃人。

  被杀的同僚,如果尸首遗失,那么很有可能是被山林深处不开化的土民给吃了,尸骨无存。

  不止是闽粤,还有交趾、越南的土民。

  被陆议调离的军吏里,除了李基是蓄意复仇之外,其他军吏就两种,一种是不适应岭南土民广泛的食人风俗,一种是杀戮太过旺盛。

  调离这样威名赫赫的军吏,才能在接下来的施政过程里以怀柔手段安抚汉僮情绪。

  岭南的政策要进行小范围的调整,作为调整的代价,就是李基、摩崇这批军吏遣返关中,接受静养、调理,然后重新平衡关陇四州的军政体系。

  摩崇考虑不了那么多,只想换个干爽的地方活几年。若在岭南再多待几年,总怀疑自己裤裆里能生霉、长蘑菇,或长出蛇来。

  一路上倒也情绪稳定,只是距离襄樊战场越近,摩崇的情绪也就跟着起伏、激荡起来。

  随着张温登船,船队重新起航。

  与摩崇、李基同船的管事军吏是詹渠,他一头短发,面容岭南的阳光晒的黝黑,一双眼睛深邃漆亮。

  待指挥船只有序跟上后,他才来到甲板,望着身后渐渐远去、看不清楚的汉津税关,忍不出咳了咳,朝外吐了一口浓痰。

  对周围晒太阳的军吏说:“当年我父兄与公上、大将军征战襄樊时,汉津、荆城就是家乡。本以为是回归故乡,如今怎么看汉津,都觉得眼生。不见故人……嘿,还得交钱。”

  他嘿然做笑,几个心情不错的军吏跟着哄笑。

  李基听着只觉得抑郁,自己父亲是为了救援困守江陵的曹仁,可以说是力战而亡;兄长屡经动荡,还是跟着燕王一起归入汉军,却被周魴这样的奸邪害死。

  自己把嫂夫人一家安置在南阳,也不知道如今还在南阳,还是跟着许多人迁去了关中。

  江夏一团糟,父兄皆不在,嫂夫人一家也不知道具体下落……自己的故乡又在哪里?

  李基目光呆滞,只希望嫂夫人一家能完好保存父兄骨殖,自己也好择地安葬,好像海里的船那样,能有个锚。

  岘首山,观星楼。

  博士孟光在楼上享受午后的阳光,偶尔惬意饮一口茶水,拿起来自郤纂的书信细细研究。

  对于天文学,田信身边很多人都很感兴趣,其中悟性、造诣最深,也让孟光最为看重的是符玺郎郤纂。

  这是一封来自上个月的信,郤纂在信里主要讲述钦天监相关的建设进程……观星楼迁入关中,孟光这位汉七品博士,将摇身一变成为正四品钦天监。

  如果今后走到那一步,他将是正三品钦天监的监正。

  钦天监与汉朝廷相对应的机构是太史令,太史令隶属太常,官秩六百石,改制后属于正七品。

  光论品级、俸禄和待遇,自然是关陇方面更重视天文、历法、气象的研究。

  今后何去何从,自己一个籍贯司州河南尹的人,自不需要再讨论。

  钦天监,只是一个踏板而已……自己的目标,是国子监!

  《春秋公羊传》才是正统,余下都是异端、后人伪造的邪典,必须要消灭!

  请收藏:https://m.bu22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