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百四十八章 钱窝_三国骑砍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将军觉得李严文武双全,更应该去建设西京、东都所在的司州。

  分期三年缴清……按着现在的盈利,以及新钱的不断推广、流通,三年后怎么也能挣个千万钱,甚至更多。

  新钱刚出来,与旧钱三兑一,会让新钱有一定程度的增值;等三年后更多的新钱流通,到时候的两枚新钱,大概也就能有现在一枚的实际购买力。

  换言之,李严这里的三年分期付款,等于把下金蛋的母鸡借给了对方。

  越看,杨仪越觉得心里酸兮兮的。

  按着这封李严、廖立拟定的交易书契,夏侯平要在今年、明年、后年的年底分次偿还这一千二百万,却又没有规定每次偿还的具体数额。

  甚至这四十万的税款也没有详细标注由谁来支付,恐怕也是李严先拿家资顶上来。

  几乎等同于白送……不对,这是很大的一桩买卖,可惜自己没有没钱参与。

  杨仪心情越发的复杂,安排属吏负责书写交易过户的证明文书,自己则与李严、廖立到了偏厅用茶。

  心中越想越是郁闷,又为李严、自己感到不值:“我等忧虑国家,不想却成江都笑资。实在是可叹,可笑。”

  长吁短叹,杨仪以宽袖遮脸擦拭眼角。心情复杂,渐渐把事情看明白了,有些感动的成分:“江都乃天下最繁华之所在,大司农主管商税,本与我无干系。只是处处产业皆使用草木、皮革、丝麻、盐铁,此皆大汉国土所产,平日税收与我少府衙署无关。可这产业交易,涉及国土资源,我少府衙署理应征税。”

  商税是大司农府收的,这是国家财政的一部分。

  可工坊、田产之类的产业交易,并没有相关的税务征收条例;而江都这里有浓厚的投资、创业环境,也有公卿、勋戚兼并产业的不良风气。

  这种不良风气由来已久,谁都想多占点来钱的生意。

  这类产业,在勋戚眼里就是钱窝,谁占着就是谁的,历来勋戚之间为争夺这类钱窝引发的争宠、诬陷、械斗等等之类,实属常见之事。

  所以杨仪就有一个产业交易必须到少府衙署过户、公证的计划,草拟了相关的征税条例。

  如果这个条例施行,那今后谁兼并产业又不缴税,那么就等于一头撞进了兽网笼套里,在少府衙署、廷尉府、御史台的三方绞杀下,除了三恪之外的家族,都将被绞碎,化为朝廷的资粮。

  增加确实可行的征税条例……是符合朝廷开源的本意,大将军自然通过。

  可通过后,又担心少府、廷尉、御史台大开杀戒,转手就把主要挥刀子的李严赶走,却把征税积极性高的杨仪留下了。

  失去廷尉府的紧密配合后,少府衙署的这个新出台的征税条例……就如同一个笑话。

  而现在,即将回关中任职、要展翅高飞的李严,临走却来送自己四十万的税款……如此厚重的心意,自是让杨仪感动。

  新的征税条例已经施行,如果李严这里不管不顾直接把产业交易、让渡给夏侯小田平,那朝廷上下有几个人会跳出来说事?

  没几个人敢说田信的儿子、大将军的外孙。

  但所有人都会笑话少府衙署,笑话他杨仪。

  现在好了,李严临走砸出一个四十万钱的大礼包,可谓是鼎力支持他杨少府征收新税,今后他自然能援引此事,向江都商业圈里征收这类产业交易税。

  连夏侯小田平、公卿之一的李严之间的交易都要交税,谁还能比这两人地位更高?

  杨仪越发看的通透,感动的一塌糊涂。

  他这止不住的啜泣哽咽哭泣,李严反倒越看杨仪越觉得这家伙反应虽慢却不是很笨,只觉得顺眼、可信。

  像丞相、廖立这样的聪明人,多少有些让他不舒服。

  请收藏:https://m.bu22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