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百三十四章 转移_三国骑砍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事情棘手,廖立下车时就肃容,毫无表情。

  他与诸人纷纷见礼,落座后才说:“仆已请示大将军,依大将军之意,事端由议郎李邈挑起,而伤人最重者乃左中郎姜维。故此二人严论深究,余者皆授官徐州,且管后效。”

  众人哑然,除了赵云,余下诸人无不动容,为徐州人感到惋惜不已……还好这帮人受到针对,否则以徐州的底蕴,必然要抢走很多位置。

  整个徐州自乱世以来,也就受过曹操的大范围屠戮;作为一个小州,又躲过了魏军、汉军、吴军的几次会战波及,所以徐州遭受的破坏很小。

  徐州士民为了自保,忽视了司徒糜竺的邀请。

  从结果上来看,徐州士民再一次成功躲避了战火,但也气死了糜竺,深深惹恼了先帝。

  若是当年徐州士民肯下狠心听从糜竺的号召,那当年一战就能光复关东四州,甚至能迫降江东。很多事情都可以避免,所以恼恨徐州的不仅有先帝,现在执宰朝纲的大将军也很不待见徐州。

  虽然理解徐州人自保的苦心和立场,可正在汉室朝廷的宏观层面上来说……正是徐州当年为一己之私拒绝响应,才造成了北伐坎坷,以及北府的空前壮大。

  到现在为止,徐州没有一个正规途径以孝廉、郎官入仕的士人。

  现在又把相互斗殴的百余郎官派到徐州去当县令长、县尉……这拨人相互防范、敌视、竞争,怎么看,只会让徐州豪强、世家更加的倒霉。

  杀鸡儆猴。

  大范围更替徐州官吏,这应该是为了警告益州豪强不要犯糊涂,绝不是什么公报私仇。

  徐州能发生的事情,自然也能发生在益州。

  老老实实接受瓦解的命运,如果抵抗到底,那朝廷自会深究到底。

  廖立一席话落地,绝大多数人松一口气,已经不再关注李邈、姜维的处置办法。

  光禄勋向朗最为轻松,如果这百余名郎官遭到严重处理,他这个光禄勋也就到头了。

  赵云、夏侯兰也是释怀不已,只是互看一眼各有疑虑。不清楚处置办法是廖立,或别人进言、规劝形成的,还是大将军本人手段精妙,独力处置。

  不过也不是什么坏办法,徐州就成了一个斗兽场,这批相互结仇的郎官已经没有了退路,相互竞争、厮杀,才能从这个斗兽场里钻出来。

  作为他们竞争的资源,徐州豪强、世家就是等待收割的资源。

  谁收割、治理地方越好,那谁的希望越大;若谁跟地方牵扯不清有所回护,那注定会被隔壁县的同僚举报,不死也要掉层皮。

  所以,徐州豪强、世家完了,绝对会遭到更细致的分解。

  见除李邈之外的郎官得到宽松处置,太常卿秦宓就彻底安心了,区区一个李邈而已,其兄李朝是尚书,另一个兄长李邵是丞相府长史。

  现在处置最严重,无非也就是流放……以李邈的年龄,早晚还是能回来的。

  至于姜维,虽然是伤人最重的那个人,可本身是自卫。伤人最重不是罪,罪责是宫廷内伤人见血……往大了是大不敬,往小了就是个失手,连汤药费都不需要赔。

  于是乎,不需要李邈、姜维当庭申辩,廖立就做了宣判,依旧是不激化矛盾的轻判。

  正七品左中郎姜维降职为正八品华山县尉,正六品议郎李邈,降职为正七品司金御史,负责协助、监管少府兑换旧币。

  于是乎,江都迎来了一段时间的和平,主要矛盾转移到了益州、徐州。

  请收藏:https://m.bu22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