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百零九章 姜维_三国骑砍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军;三品是州三司佐贰官、名号将军;二品是三司正官、重号将军、九卿;一品则是三公、重号大将军、大司马。

  虽有品级之别,可具体职务的俸禄还是跟汉制一样。

  说个小知识,明朝县令的俸禄折算粮食后,跟两汉县令、县长的粮食俸禄持平。

  姜维半年时间晋升为左中郎,在非战争时期是飞升,可比起战争时期升官的那些人来说,也不算扎眼。

  地方举荐的孝廉要经过考核,考核成绩优秀的,进行擢升任用,姜维跨过左郎中这一级,直接任命为左侍郎。半年时间升一级为左中郎,在天子脚下也算不得多大的事情。兔兔飞

  偌大的都城内外,品级比姜维高的太多了。

  只是以左中郎外放,起步就是大县、名县的县令,而非偏远小县的县长,或县尉之类。

  从目前汉室朝廷设计的晋升体系里,与田信同龄的姜维已经站在了起飞的风口。

  哪怕没有军功,姜维三十岁时也能升到大郡郡尉、小郡郡守的位置。到了这一步,就得排队慢慢等机会了,还要给各种插队的家伙让步。

  作为章武四年这一批孝廉、郎官里的领袖级别人物,姜维从年号上来算,是先帝旧臣……在同批郎官里,又是年龄最小的,他的存在已如黑夜里的璀璨灯火,让人无法忽视。

  更让人无法忽视的是,姜维还未成婚。

  可惜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整个大汉朝野各家都没有适龄、代价的女子;倒是小寡妇有很多,可明显不适合与姜维联姻,只适合与军中提拔的军吏进行联姻。

  身为同年郎官里的领袖人物,加上十二三岁就继承父亲留下的部曲,早早开始吃魏国的俸禄……所以姜维不缺做官的经验,更不缺气质、礼仪。

  他缓缓默读母亲的家书,心里可以模拟出母亲说话的语气、神态,只觉得暖融融的。

  因为直觉和智慧,他在翻开第二封家书时已做了心理准备,可还是被新的消息所震动。

  主要讲的是族里伯父姜叙去山里打猎时被山风一吹,中风脑卒,虽被随从运到城里,用尽了办法,可还是没留下一言半语。所以家里有了继承纠纷,让族亲们即伤心又愤怒。

  只好请求官府裁决,按着陈公国的继承法案,将姜叙的家产进行均分继承。

  均分继承时,每个庶子、养子、义子能拿到嫡子、嗣子二分之一的财富。

  姜叙家产一经析分,部曲分割到八个儿子手里后,八兄弟又因继承纷争有了矛盾,于是各自迁徙,大有不再见面的意思,最远的一支因母家在敦煌,竟然去了遥远的敦煌。

  姜叙一家是妥妥的豪强,却成了继承法案第一个刀下鬼。

  对绝大多数天水姜氏成员来说这是一个坏消息,他们原有、稳固的核心领袖没了。

  对姜维来说倒是一个机会,今后有可能继承姜叙的影响力,成为天水姜氏的主枝。

  消化这条消息后,姜维也没有太多情绪,从治理国家长远来考虑,打击豪强是很正确的事情。哪怕挨刀的是自己近亲,可又恨不起来。

  随后是第三封信,翻开扫一眼他就收了起来,又是母亲催婚的书信。

  念叨他一个人身在京都生活不易,希望他不要太过挑剔,找一个健康、又能识字,能为他操持家业的女人赶紧成婚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哪怕这个女人拖儿带女也行。

  这种女人吃过苦,肯定懂得报恩,会努力照顾好自己儿子的生活起居。

  用了许久时间,姜维才稳定情绪,翻开表兄杨先的书信。

  “韩城守将经营瓜田二百亩,大熟,公上使船运瓜于各处。三户一小瓜,五户一大瓜,甜入人心。皆留瓜种,越明年,家家瓜果丰足。”

  “我闻瓜种源自江都,朝堂英才济济,可有这般利民之举?”

  杨先话里另有寓意,挖苦一句后,转而说起正事:“马使君擅自发兵七千,越境五百里击敌,反为所困,遗笑关陇矣。我闻魏主体弱神迷,恐不久于人世。伯约不妨出任弘农,以济大事。”

  请收藏:https://m.bu22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