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八十四章 规划_三国骑砍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蔡昭姬请教蔡学的相关提倡。

  蔡学正统传承断绝,许多知识都在蔡昭姬脑袋里……她说什么,那就是什么。

  只要她稍稍让步,代表蔡学肯适应‘田学’的尺寸、方略,自能加速两家学问的融合。

  毕竟,为董卓翻案很难,但为蔡邕、田景、李儒翻案不算难。

  只要翻案成功,两家学问融合发扬光大,那蔡邕足以封圣。前程是光明的,蔡昭姬热情参与,为田信家族女眷、寄养女孩讲学之余,也积极参加、回应各种学术讨论。

  争取将两家学问无缝衔接,为自己小侄孙积攒庞大的影响力。

  两人讨论正欢快,橘林馆的唯一女官,也就是公主家令孟姬一袭素青宽松圆领锦袍,头戴软翅乌纱翼善冠,两条两尺长的黑纱软翅垂在冠后,如同细长辫子一样。

  作为孟达府邸的侍女,又被孟达收为养女,经杨俊撮合,嫁给了典满为妻。

  典满自幼被曹操养在府里,接受的是正统、完善的贵族教育;让典满统兵是浪费才器,让他担任太子卫率长,参与童子教育工作,能事半功倍。

  田信前脚用典满做太子卫率长,后脚关姬就把孟姬任命为公主家令。

  孟姬的命运堪称传奇,她手里捧着一叠拜帖途径时突然止步,走向蔡昭姬,先对廖立欠身施礼,廖立微微拱手算是回礼。

  就听孟姬对蔡昭姬说:“蔡大家,将军夏侯仲权已至江都,遣七弟义权登门投帖。”

  夏侯渊七个儿子,除了病死的老三夏侯称叔权、一起战死在定军山的老五夏侯荣幼权外,余下五个儿子在老二夏侯霸率军出奔后,就纷纷逃往关东州郡。

  目前只有夏侯惇一系还留在曹丕左右,不是夏侯霸兄弟五个不想分散投资……实在是不敢留在曹丕左右。

  蔡昭姬疑惑之际,孟姬笑说:“泰山羊衜夫妇受夏侯仲权护卫,将一同来拜访公上。”

  “真的么?”

  蔡昭姬难以置信,站起来询问:“阿姊要来了?”

  她咬着下唇,仿佛年轻了二十岁,脸上荣光焕发,她最后的亲人蔡琬蔡贞姬竟然也来了荆州,还能相聚于麦城。

  “是,帖中如此叙说。”

  孟姬也理解她的心情:“夏侯义权正在前厅歇息,蔡大家不妨前去询问具体。”

  孟姬说罢施礼告退,去往后苑递送拜帖,拿到回帖,交给夏侯和就算完事,然后等夏侯霸按期登门,准备宴饮即可。

  橘林馆经过这两年的扩建,又增加了一座综合办公的前院。

  漳水西岸这片土地已到了利用极限,再发展要么差遣麦城居民区,要么向漳水东岸发展。

  田信、关姬也不愿继续扩建,建筑范围大了,橘林馆的幽静、闲逸气氛就没了。本就是夏日避暑、疗养之地,没必要增修建筑。

  孟姬拿着拜帖送来时,田信正研究刘备遣法邈送来的周章,组织措辞进行回答。

  因为奏折的原因,刘备这里不缺纸,所以下发的周章是以折子的形式。

  田信这里在其他纸张上书写回答,夹贴在折子里由法邈带回去,就算是一个问答循环。

  三恪封国已经布置完毕,的确也到了分封宗室亲藩的时候。

  刘备的意见是以罗侯刘林为长沙王;燕王三个儿子,分别封为蓟王、辽东王、朝鲜王;刘永改为齐王,刘理作为代王。

  隐隐有一种在北方建立一圈边塞王的趋势,这样的亲藩王国,始终能握着一支两三千规模的野战部队。

  这跟当初刘备带着中军、后军回益州,约定的军权划分底线有些不同。

  按着当初的约定,各家掌兵不能超过三支;明面上有六军四兵十支常备,自己规划里还有伏波、横海两支水军。

  和平时期,这十二支常备,每支规模也就七个营或五个营,兵力在三五千之间。

  如果建立一圈边塞王,现在看不出什么,今后藩王增多,如有十个边塞王,那就是十支野战军队;算上可以动员的郡国兵。

  三恪家族会随着时间发展,两代人以后,掌控力、影响力会自然衰退。

  主动退出中枢,返回封地似乎只是个时间问题。

  稍作思索,田信抹去心中太多的意见,对于长远未来,各人都有各自的规划,这没什么好争论的,就由子孙去斗,只写下两个字:“附议。”

  请收藏:https://m.bu22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