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四十七章 区别对待_三国骑砍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过去什么徭役,现在就什么徭役;你可以减免徭役,但你绝对不能增加一丝一缕。

  你若增加,那就是不给我活路,那就做过一场,分个你死我活。

  土人也是人,难道就真的这么不可理喻?

  不是,在土人与官府之间,还存在一个类似于买办、翻译的阶层,可以将他们称之为酋长。

  土人部族内斗,血流漂橹,这是强化酋长领导力、影响力、地位的群体行为……必须要积极推动。

  而执行官府的徭役,无疑会增加官府对土民的影响力,官府影响力高了,压缩、剥夺的是酋长影响力。

  没有影响力的酋长,且不说生活艰难,光是没有那种一呼百应的痛快,就能让许多酋长生不如死。

  所以不是土人有问题,而是土人酋长有问题。

  就如汉之世家,土民中也有豪强,都是一样的生存之道。

  不肯接受改造,那只好去死。

  就在修筑土楼之余,田信隔三差五率领湘军奔赴各地征剿作乱的土人,揪出他们背后的酋长……连根拔起。

  如果单纯的道德能感化土民……那也就不需要搞什么尊王攘夷了。

  没有武力支撑的道德,难逃消亡。

  随他奔袭的湘军规模少了三百人,多了五百人,都是分批轮替,以增加战斗自信心和经验。

  章武三年十月十四日的夜里,田信与吏士在东江河畔扎营过夜。

  夜里营地周边烧着蒿草驱虫,田信为身边七十多名军吏讲解:“具体事情要具体分析,不可一概而论,要区别对待,无非是杀大放小,杀疏远者立亲我者,又或者诛除顽固不化者,扶立仰慕文化者。”

  “譬如今日所诛蛙部酋长,本与他无关,实属土民私自犯禁。可他终究有管教不严之罪,兼之此部又有食人风俗,此公又无悔改之意,反倒引以为荣,杀之,我问心无愧也。”

  “今后诸君或执掌乡邑、城邑,或执掌一村一落,凡做事,不可背弃良知二字。”

  不需要这些吏士现场做什么笔记,只要认真听讲,领会田信的意思大略就可以了。

  邓艾因为修土楼时表现卓越,已经挂上上尉军阶,他认真听讲不做笔记。

  详细做笔记的是挂着中校军阶的书吏李衡,李衡总喜欢记录各种见闻;还有一个是田信的主簿庞宏。

  也不是庞宏记录,而是庞宏负责整理各种笔记,汇总后交给田信,田信重新汇聚成案例,重新斟酌语言来阐述。

  等珠江支流的土楼据点群建好、冶炼、锻造工坊建好,也就到了刊印这部《征南见闻录》的时候了。

  各处都分发一册,教导各处封君、吏士注意工作重点,分清楚谁才是真正的敌人。

  加速文明开化,不能只靠工具。

  得要帮落后的部族铲除寄生其上的肿瘤,才能解放出他们的积极性。

  否则拿着工具给酋长积累财富……那自

  请收藏:https://m.bu22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