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一十二章 新制_三国骑砍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成的周礼可依。

  虞翻就是很好的夏宗正人选,除了虞翻之外,田信找不到适合人物推荐给刘备,去担任司金校尉负责荆州铸币事务。

  这个差事油水十足,田信不准备接触,免得洗不干净油污。

  关平酒酣入睡,田信还是放不下,思索明年的战事。

  明年主攻中原,以寻求战略决战为主,若魏军避战,则以强迁中原百姓的方式逼迫魏军进行决战。

  如果始终无法决战,或者决战没能取得预料的胜利……那么兖豫二州难免会沦为无人区。

  汉军要迁人口,魏军也会强迁人口,说不好孙权也会插手。

  三方使劲,兖豫二州成为无人区几乎是一种必然。

  中原成为无人区,那才棘手。

  不像现在,还能以中原人口为筹码,胁迫魏军进行决战;还能从中原人口身上获取补给、情报。

  魏军控制中原,那始终都会对孙权新获得的淮南地保持压制状态,让孙权不敢再浪。

  一旦沦为无人区,魏军守御重心会转移到关陇,将雒阳要塞化,会更加坚定的据守,避免决战。

  这样一来,关中就是魏国抵御汉军的桥头堡,意义相当于孙权眼里的荆州,魏军会举倾国之兵来守关中。

  中原沦为无人区,孙权头顶悬着的利剑也就没了,说不好会恢复勇气继续浪荡,来干扰汉军夹击关中的战略。

  真到这一步,那汉军各支军队就要进行不同程度的精简……毕竟国力不足,宝贵的青壮人口必须要合理利用,适合打仗的打仗,编训为精锐部队;其他人口投入生产。

  征北军却独树一帜,有战斗力的同时还能自给自足,这等于给其他军队树立了榜样。

  征北军现在唯一问题就是……光棍太多,导致昭阳邑内的人口结构很不合理。

  这个问题无解,要么打下中原、关中,让他们跟家人亲属团聚;要么搭桥引线,成立新的家庭。

  而关平所虑,何尝不是汉军高层的忧虑?

  明年的战役,不能光考虑胜利,必须先考虑失败。

  失败的话……那必须要休缓,不是停止北伐,而是停止大规模北伐,得让大军、百姓休养两三年,才能维持更好的状态发动规模更大的进攻。

  自刘备入蜀以来,汉军无年不战,荆益二州百姓始终在为战争贡献力量。

  战争不断胜利,那军民尚能忍受。

  若是战争陷入相持,就必须调整策略,不能强势到底……军人的心态、情绪,百姓的经济承受能力,都需要喘口气。

  田信脑海中思索全局,思路是很清晰的。

  明年北伐的二选一这个选择题没必要做调整,逼迫魏军进行战略决战是一次冒险,这是迅速扩大优势的唯一办法。

  迫使决战不成,也能迁移人口,增加己方战争潜力。

  关陇虽好,可打关陇,魏军严防死守肯定会避免决战,劳师动众很难打下来;硬啃下来的话,伤亡必然很大。

  只有先破坏中原生产力,才能拉低关中魏军的生产力优势。

  而府兵制度,正好能贴切的解决汉军将要面对的困顿局面。

  在迫使魏军决战而不成的情况下,推广府兵制度,平时农耕训练,战时轮番服役。

  最妙的是府兵制度跟目前的户调税租十分贴合,这本身就是相辅相成的税制、兵制,可以解决征兵制虚耗人力、募兵制耗费颇大的问题。

  只要织机铺设到村社,让家家户户都能纺织布帛缴税,那百姓自然能积蓄财富。

  百姓才是主要生产力,解放他们的生产热情,限制豪强扩张兼并,那经济就能繁荣。

  府兵免税待遇……算一算,真的不算什么了。

  为了激励府兵,田信还准备加大力度推广军中教育,将科举应试搬出来,进行军中选士。

  这算是恢复古典军制的荣耀传统,军队既学校,学校既军校。

  请收藏:https://m.bu22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