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九十四章 山民_三国骑砍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首领拱手:“我等愿服兵役,所求不多,只望君侯能视我等为麦城旧民。”

  “这就是诸君孤陋寡闻了,我以法治民,此法不变,何有新旧之分,我皆一视同仁,不分新旧。”

  田信说着一笑:“也不瞒诸君,我心怜山民生计艰辛,又实爱山民果劲。我已有部曲三营,欲以昭阳邑、武当为根基,再征四营部曲。若是诸君愿随我下山屯种,那我将征山民编两营部曲。”

  马超在羌氐诸胡中为什么威望高隆,因为能打胜仗,能让这些部落出兵后带着战利品回家。

  申仪这时候开口:“君侯,某愿迁宗族、亲党于昭阳邑。”

  田信略诧异,就听申仪说:“听闻君侯在汉水北岸筑造新城,申氏愿迁入新城为民。”

  《麦城户律》下,连田信的宗族都被析分户口了,其他豪强迁移到麦城,也要按着户律析分大户为小户,户口都析分了,家产也要跟着析分。

  依照麦城户律,一个户口合法情况下最多只有三名成年丁壮,是祖孙三代;若孙辈又有成年的,则要剔出去另立一户。

  单身的话就是独户,与未成年做户主的弱户、女子当户主的女户一样,是税租减半。

  有申仪做表率,许多人即便不迁,也要分出一些旁系迁移到昭阳邑。

  山民生活虽贫瘠,可平原上杀的人头滚滚,山民依旧能顽强生存。

  申家不一样,申耽战死前时是员乡侯食邑千户,食邑千户是承认了申耽对部曲的控制权;汉兴郡成立,申耽战死后,申仪又受封为员乡侯八百户食邑。

  申氏家族一门两侯,食邑一千八百户,从汉兴郡迁移离开后,依旧是生效的。

  区别也有,迁到南郡、襄阳郡的话,他们还能带着部曲开荒,建立坞堡,又能继续吃一千八百户的食邑。

  迁移到昭阳邑,那申氏家族与部曲亲党都会遭遇《户律》析分,彼此从属关系会淡化。

  这种淡化也不算委屈,今后天下平定,朝廷肯定要进行针对性的淡化,服从还好,不服从就会打击。

  主动接受淡化,自然会有回报。

  田信不可能给他们税率之外更多的优惠,否则这对荆南迁移来的五溪蛮不公平。

  维持公正即可,昭阳邑也不需要容纳太多人口,前后凑集三万户即可,再多的话就太过显眼。

  不是田信求着这些山民内迁,钱不迁随他们,所以这只是一场简单的会面。

  一顿饭吃饱,田信引着三十余名随从继续出发;不能走安逸的汉水,这条路绕的有些远。会翻山越岭走山路,沿途筑水、沮水都有接应点,抵达后乘船即可。

  除了田信、虞忠外,余下人都背着背篓,装载生活物资;另有六个人背篓里是六位圆滚滚的大爷。

  这些大爷似乎真的很有天赋,自幼就很适应被人照顾的生活。

  没心没肺懒洋洋躺在背篓里,看着摇晃的天、树林、山峰,在颠簸中背井离乡。

  不止田信喜欢,跟他前来的随从也喜欢照顾这些大爷。

  基本上顿顿都是新鲜嫩竹,远近采集到的水果也都是人吃了后,才给这些大爷喂。

  沮水上游接应点,李衡等在这里,递交军情奏报:“君侯,张文远已入屯君侯所造宛口大营,贼军侦骑昼伏夜出,已扩散到宛城、新野周边。”

  他说着叹息一声:“君侯归期不定,陛下在江陵朝会封赏群臣,可惜君侯不能亲至。”

  虞忠怀里抱着个大爷:“我看是叔平没看上热闹才可惜吧?”

  李衡嘿嘿笑笑,伸手想去摸虞忠怀里的大爷,不想这位爷扭头所在虞忠怀里,留了个背影。

  田信开启漆印,研读这些江陵发来的信息通报:“世有无当兵,岂有无所担当之侯?我欲在武当县修兵主庙,县名不易更改。”

  请收藏:https://m.bu22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