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八十七章 丞相司马_三国骑砍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速撤归参加防守战役,急缺铠甲。

  这是一种合乎时宜的分配方式,本以为可以理直气壮去跟田信解释,可距离江陵越近,李严难免心虚。

  谁让自己是南阳人?去解释这个问题,先天就有些立不住根脚,有扶持乡党、拉拢人心的嫌疑。

  铠甲分配给南阳各军,哪怕这种行为再合乎时宜,也违背了军中能者多得的惯例、原则。

  刘备不干预这件事情,关羽也没有干预,李严独自承担下一切责任,才有了现在的犹豫不决。

  如果田信不给面子,那自己军中威望会遭受严重打击,南阳各军拿了自己分配的铠甲不假,可这些人谁能拉自己一把?

  谁让自己违背了军中原则,拿征北军的份额去做好事?

  军中是讲道理的地方,也不能讲道理。

  比如现在,南阳各军拿了李严给的铠甲,他们却很难记李严的好,因为这是违反原则的事情。

  可李严做错了?

  没有,整个荆州没有铠甲储备,南阳各军撤归南阳参战,必须重新武装。

  那解决的办法、源头在哪里?

  在田信,田信认可李严的操作,那大家都好,南阳军会感谢李严,感谢田信。

  可世上哪有如此完美的事情?

  田信若是认可,岂不是等于告诉大家,在符合大义、大局的情况下,别人可以替田信做主,让田信吃亏?

  这又回到最初的节点,说简单了,就是田信给不给李严面子的事情。

  李严心虚,不觉得自己有这个面子。

  可于情于理,于公于私又必须要拜访田信,要自己把脸送上门去,交给田信来处置。

  李严思绪变化颇快,一会儿是想去又不敢去,一会儿又是敢去又不想去。

  李丰也衡量这个问题许久,给出自己看法:“父亲,拜访君侯乃是公务。再者,孩儿听说君侯重人而轻物,推崇物尽其用。父亲细心解释,以君侯之贤明,自能体谅父亲。”

  “唉……也只好如此了。”

  李严长吁短叹,为拜见田信而忧虑,李丰也只能安抚。

  这时候亲信来报:“明公,南阳陈孝起奉丞相之命前来。”

  “现在何处?”

  李严整理仪容询问,陈震是南阳人,印象中在当汶山郡守,怎么被征入丞相府,成了诸葛亮的属官?

  不多时,李严在会客厅与陈震相见,陈震一脸的为难:“我有一事非正方不可解。”

  李严陪笑也好奇:“究竟何事令孝起兄如此失态?”

  “与扈谷亭侯有关。”

  陈震协同李严落座,本就有交情,同席而坐,眉目愁苦说:“丞相出成都时,遣我先来荆州。意在沟通大将军,想征扈谷亭侯为丞相府司马,”

  李严顿时眉开眼笑:“恐怕孝起兄要空手而归了。”

  “唉,正是如此,有负丞相所托。”

  陈震说着对东边刘备所在拱拱手:“陛下东征以来大破魏吴联军,歼其五六万之众。其中扈谷亭侯出力甚多,我也以为丞相之举不妥。只是令出成都时,还不知东征之捷。此事流传出来必惹人说笑,还请正方代我向扈谷亭侯解释,以周璇此事。”

  诸葛亮征田信为丞相府司马,这个司马可不是普通的军司马,是替诸葛亮典选军吏、训练军队的实际负责人。

  整个丞相府内,论地位能与司马并列的只有一个丞相府长史,还有一个负责纠察风纪的丞相府司直偶尔能管一下司马的考勤、仪容、廉洁,最后就剩头顶的诸葛亮一个负责人。

  这个职位很重要,手握实权。

  加上与关羽的关系,如果落实下去,今后全军中低级军吏的升迁,最终签字的人会是田信。

  可现在的田信已拿下汉口稀世大捷,再做丞相府的司马,就有些恐怖了。

  陈震觉得不妥,可公文已经发下,经手多道环节,早晚会暴露。

  如果他抗令、懈怠,轻慢丞相令文本身就有罪,还得罪了田信。

  那么该怎么办?

  马良已经证明田信不会卖荆州士人面子,只好来找李严。

  请收藏:https://m.bu22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