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五十五章 铁_三国骑砍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军中有随行铁匠,数量不多,能做一做临时开炉修补器械的工作,技术也不是很专业,还有大量掌握基本敲敲打打技术的军士。

  找矿脉有些困难,可建设冶炼基地,打造农具不存在技术障碍。

  “我欲请承贞兄移屯丹水,在顺阳、武当周边搜寻矿脉,若是有合适之处,就采铁冶炼,铸造农具。此关系长远,非承贞兄不能胜任。”

  田信不得不自食其力,现在征北军也存在铠甲不足现象,扩编后铁甲、披甲装备率不足四成,跟原来七成、八成差了太多。

  之前铠甲多依赖缴获、修复,因铁农具不足,现在军屯使用的多是木制工具,木制工具效率低下,还要耗费更多的人力去制作。

  水淹七军一战缴获两万套铁甲,这几乎是无法再复制的重大战果。

  建立自己的兵器、农具生产基地,已迫在眉睫。

  什么都等后方调运、补充,那将什么都干不成。

  只要有稳定的钢铁产出,三五年内足以将农具改进到明清水准。

  徐祚江陵之行似乎也受到了刺激,略作考虑问:“君侯,欲发多少军士冶铁?”

  “此事承贞兄可以与罗伯雄商议,我军量力而行,但越多越好。冶铁之地最好选在丹水沿岸,这样也利于粮秣、木炭、铁器、矿石进出运转。”

  稍稍停顿,田信又说:“我会请托孟府君,使其教授汉兴郡山民木炭烧制技艺,我军以布帛、铁器与之交易木炭。”

  刘备一日不任命新的汉兴郡守,那孟达始终就是合法的汉兴郡守。

  徐祚有船,完全可以将麦城、昭阳邑、丹水冶铁基地、汉兴郡木炭连接起来,不是丹水周围没有木头,而是缺乏人力。

  也只有密切的贸易,才能维系这些地方的互动。

  安排好徐祚,田信又去找孟达,果然孟达有些为难。

  宛口会战时他想堵死牛金、王双三千骑生路,好一起吃了这批骑军,结果搭上外甥邓贤的命,还连累申耽战死。

  为了换回申耽、邓贤的首级,田信交出了常雕首级,还有将军诸葛虔。

  现在若返回汉兴郡继续施展郡守的权柄,那如何面对申仪?

  田信安抚说:“《蜀科》制定以来盐铁专营,可木炭不在限制中,也不需要孟府君返回汉兴郡。可发令文于上庸、西城、房陵三县,使豪强聚集山民伐木烧制木炭,我军沿汉水北上与之交易。斧头、锅具、刀具、农具皆可交易,其以人力换铁器、丝帛,无碍国家法度。”

  孟达眨眨眼,反问:“那郡县官营匠坊,岂不是无从交易?”

  司金中郎将张裔管的不仅仅是铸造直百五铢,还管各地铁器交易、征税;另有司盐校尉王连,管理盐运盐税,正研究天然气烧制井盐的相关技术。

  “这简单,我以铁器与汉兴郡山民交易木炭,按照税率上缴木炭或铁器即可。上缴木炭,郡府再以木炭与我军换铁器,若是以铁器做税,上缴郡府,郡府再拨发百姓助益农事即可。”

  田信口吻淡漠,又不是不交税。

  征北军三四万人握在手里,别说张裔一个司金中郎将,就是诸葛亮亲至,自己也有话说。

  没有逃税漏税,又是战时权宜之计,能利军利民,有什么不可?

  难道非要用直百五铢过一圈,让汉兴郡百姓把木炭换成直百五铢,再用直百五铢从自己这里,或从官坊里买铁器?

  你有你的《蜀科》,我有我的征北军暂行办法。

  孟达会在意汉兴郡的税收问题?不在意,在意的是税收引发的问责机制。

  反正他是打定主意不回汉兴郡,配合田信发一道公文就行了,责任落在田信肩上,征北军、汉兴郡豪强、百姓都会受益。

  而破坏的就是《蜀科》的权威,现在也管不了那么多。

  诸葛亮、刘备知道,也只能默许。

  军队人力有限,备战、打仗之余,又要军屯还要冶铁,顺便做点生意节省人力罢了。

  请收藏:https://m.bu22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