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四十八章 寸步不让_三国骑砍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战役发展如刘备近臣规划的那样,那么北伐中原将是自己最灿烂的一仗。

  这一仗打胜,关中轻易可定,青徐、江东也用不着自己出阵,有的是将军去平定。

  或许自己会做一段时间的驸马都尉、奉车都尉来巩固地位,野战军之类的东西,可能会距离自己越来越远,地方郡守、州牧、都督这样的职务也将永远跟自己划清界限。

  笼中鸟,衣食无忧,富贵无匹。

  如果自己再老实一点,顺服一点,低调一点,那么必然当世称颂,人人羡慕。

  或许还有机会成为某种楷模,千百年后被宣传、推广,成神成圣。

  可这是自己想要的?

  自己是有理想的,这个理想需要一步步打牢根基,才能建造。

  关平观察田信的神态,遂抬手轻拍田信肩背:“孝先,人苦无足。你若退一步,众人都会记你的好。”

  “可这些人能记多久?能立字据么?又拿什么做担保,谁又能做担保人?”

  田信驻步,看着只有十九岁的关平:“兄长,这些人不过三十岁、四十岁,等他们老死,你我也才三十岁、四十岁。那时候拖儿带女,难道要期望于别人心怀仁慈?待那时,你我威名赫赫,却退归田宅之间,手无寸兵,就不怕诸吕旧事重演?”

  关平脸色不太好,他的儿子已经出生,他也是做父亲的人。

  田信深吸一口气:“你我已然是勋贵,却出自微末寒门。大汉若三兴,勋贵外戚、门阀豪强、寒门宦官,这反复争杀,何时能止?何人能止?”

  黄巾之乱没有冲击到地方豪族的根基,这些年来动乱更让地方豪族得以壮大,家家有坞堡,生产技术几乎都握在这样豪族手里,形势比黄巾之前还要恶劣。

  技术就是生产力,又有坞堡做护身符,这些人退则把控地方经济蚕食百姓血肉缓缓壮大,进则在朝堂中呼风唤雨,会搅乱一切试图改革的行为。

  豪族得不到满意的政局,是不会放弃的。

  混乱的朝堂,法律、秩序、道德会持续滑坡,老一代人死的死退的退,新来的可不会温情脉脉和你讲道理。

  这是一个死结,除非诸葛亮能将所有的豪强、门阀打回原形。

  “兄长,你我若在,兴许还能匡扶社稷庇护子孙。前汉、后汉四百年,大汉皇帝说换就换,诛族的勋戚之家比比皆是,也不差你我两家。”

  深吸一口气,田信目光诚挚:“我不贪,不该我的,我不奢望也不伸手。但是该我的,谁也别想抢,也别想骗。我信服诸葛丞相,至于其他人,我谁都不让。宁肯你我的子孙更换皇帝,杀戮豪族,也不能让豪族更换皇帝,杀你我子孙。”

  “如果……关侯询问,兄长坦言就是。不论荆人,还是中原士人,我只服诸葛丞相,余下诸人我谁都不服,亦寸步不让。”

  “孝先,你我两家并无底蕴,如何能强争?”

  “兄长糊涂,陛下、君侯能白手起家,创下这番基业,何言缺乏底蕴?”

  田信说着拆下自己头巾,露出一头短发,洋溢自信笑容:“兄长,此与髡刑无异,谁敢笑我?我一言,能使三万余降军尽数随我剃发,这算不算底蕴?”

  “正所谓一步先步步先,招抚降将让与高位,此无可厚非。可余下之人,值得你我忍辱退让?”

  “关侯欲成就陛下大愿,能暂时忍让,你我也能忍让一时,却不能处处忍让。”

  “你我本就能做的更好,何必太阿倒持,假手于人?”

  田信一口气说完如释重负,压力却转移到关平头上。

  他望着田信久久无言,受士人启蒙,心中多少有些敬畏高门大族。

  可又觉得田信说的有道理,为什么要让?

  自己让一步,追随自己的人就要跟着让一步,让两步。今年让一步,明年让一步,能有多少余地来让?

  临走,关平思来想去告诫一声:“孝先,若使降军随你剃发,恐会引大众哗然惊诧。”

  “呵呵,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哪能轻易毁弃?”

  田信笑容轻嘲,低头看两手指甲,又抬头看关平精修的眉毛,关平心绪一沉,无奈非常:“你好自为之。”

  请收藏:https://m.bu22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