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四十二章 不属于这个时代的装备_抗日之晋北小卒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异,形状也不尽相同,大体上还是黄色、茶色、褐色和黑色这“四色”。

  晋北这边的土壤不像南方的红土,这里土壤颜色浅,树木花草的颜色也没有南方(长江以南)树林那样鲜艳,迷彩服的主体颜色自然也是较浅的褐、绿色。

  战士们穿着迷彩服往地上一躺,一些与地面、花木颜色一致的迷彩图案便融合到了一起,扭曲了人体的轮廓。

  而与背景颜色不符的斑块则是从视觉效果上分割了人体外形,让人借助一般的光学器材也看不出这里有一个人。

  当然,如果遇上了什么近红外夜视仪、激光夜视仪、电子形象增强器或者生命探测仪,还是100%会被发现的。

  就算沐阳大学里面学的就是光学,知道其中原理也难以使用简陋的生产设备独自解决这个问题。

  可现在没有不是么?

  现在才二战初期啊,明年1939年的波兰闪电战和1940年的曼施坦因计划(闪击法国)都没有实施呢。正式的“三色”迷彩服还得等到二战末期,是**德意志军发明的。

  之后的北约国家才装备了“四色”迷彩服,而后世信息时代各国则是使用“六色”迷彩作训服。

  而抗日时期敌人只能靠目力来侦查我军士兵的位置,这种情况下,精制的迷彩服就显得很重要了。

  特制的迷彩服虽然比量产的要好用很多,可成本极高。沐阳弄的“迷彩服”工作室里面,来当工的老百姓们边工作边学习,学了三个月也才被沐阳认为是“刚刚入门”的级别,仍然无法独立缝制出一件专业的迷彩服出来。

  因为他们不懂得更深层次的原理,那涉及到光波波长和空气折射等物理学原理。

  即使产量极少,但也不妨碍侦察班也就是现在突击队的战士都对这种新式作战服抱有极高的评价。

  毕竟是自家营长亲手缝出来的衣服,就算不喜欢也得穿。

  只是他们穿了训练了一段时间之后,就觉得真香了。除了舒适度有些一言难尽,可隐蔽性是真的没得说的。

  这些八路军老兵对装备的实用性要求远远高于舒适性,如果在高实用性的同时还能提高舒适程度,那他们才会去考虑这一层面的。

  …

  “休息好了吗?”

  赵四环视一眼,将同志们的情况尽收眼底。

  包括他在内有四名狙击手,其他三人装备日式九七式狙击步枪,子弹袋里面装满了子弹,腰间还挎着自卫手枪。

  四名突击兵,装备花机关冲锋枪,身上的武装带挂满了从日军仓库之中搜刮得到的备用弹匣。日军从刮民党军那里缴获了大量装备之后又被独立营夺了回去。

  四名掷弹兵,身后背着掷弹筒、身上挂着大量的榴弹和手雷,甚至还携带了炸药,武器是10响或20响的盒子炮。

  此外还有一名挎着药箱的医疗兵、一名身上的工具比其他人要多很多的工兵和一名维修兵,虽然都只有一把步枪,但在队伍之中的作用丝毫不比赵四这个队长要弱。

  几人从进入这支队伍的那一天起就不再出现在公众视线以内了,队伍中的几位当地户籍的战士甚至都没有再回过自己的家。

  连日本人的情报部门都找不到他们的情报,因为他们从来都没有去过落叶镇,也没有固定的营地。

  他们遵循着命令,为了成为真正的特种兵而努力着。

  请收藏:https://m.bu22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