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7章太子提出了政见_我要做明世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而钟同讶然的反应也证明了这种魔法攻击对看重名声的文人有多大杀伤力。

  “这种事情,怎么可以传于百姓耳中?岂不是自损朝堂威严?”

  当朱见济的话音刚落,钟同惶恐的跪在地上不知所措之时,有人忍耐不住站出来反驳了。

  即便没有把握住真正的矛盾,但这位大臣很直观的意识到——这事不行!

  文官是清高的,

  朝堂是干净的,

  面子是不能落的。

  如果真的按照朱见济的方法做了,文官们还凭什么在老百姓面前摆出高高在上的样子?

  皇帝为了保障权力要塑造神圣性,

  文官们也需要塑造自己的神圣性!

  就连于谦都忍不住,上前一步打算劝阻景泰帝,让他劝劝儿子,别第一次上朝就把人往死里得罪了。

  这就是典型的文官思维了。

  哪里有太子“得罪”大臣的事?

  但事情关系到儿子,景泰帝总是显得很执着。

  他也看不惯这群乱嚼舌头的言官很久了。

  朱见济冷漠的看向那发声的大臣,又环视一周。

  小太子的目光把原本想要站出来附和的臣子硬生生憋了回去。

  于谦这等有能耐的大臣也被景泰帝注视着,不准他们打扰。

  今天的早朝,应该是太子的舞台!

  景泰帝等这一天已经很久了。

  他花了那么大的代价将自己的儿子拱上储君宝座,被守旧派攻击了那么久,现在终于要收获果实了。

  他要证明,

  不仅仅是自己比起正统皇帝还要适合坐龙椅,自己的儿子也比沂王朱见深更适合当太子!

  景泰帝用手轻轻压了下儿子的肩膀。

  朱见济于是开口对着那名大臣说道,“你这句话说的可有些问题!”

  “《尚书》中曾经有言,‘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可见百姓地位。”

  “我朝太祖也曾说过,‘尔俸尔禄,民脂民膏’。”

  “你应当也是读了经年圣贤书出身的,怎么连《尚书》和太祖名言都没听说过?甚至于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便忘却百姓,自以为清高。”

  “你的行事,就不配为百姓所知?”

  “再者便如钟御史先前所言,皇帝陛下都没有对这件事表示什么,你就跳出来念叨着什么有损朝堂威严……不也是越俎代庖?”

  “臣有罪!”那位大臣没想到自己只说了一句话,就引得朱见济向他发起了嘴炮攻击,而且桩桩件件,要么引用圣人之言,要么引用皇家祖训,完全让他找不到反驳的地方。

  这不是文臣该干的活吗?

  而周围听了朱见济一大段台词的臣子则是面色凝重。

  他们经过这场闹剧,已经不想和朱见济都嘴皮子了——

  正经文人哪里扯的过前世和网友唇枪舌剑过的小太子啊!

  不过朱见济的表现为着实让他们惊讶,不仅仅是他对于臣子展示出的压迫,而且他的年纪也是一大特点。

  

  请收藏:https://m.bu22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