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689章_火热的年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也让英法空军和陆军完全没能做好对抗德国新式飞机的准备。

  而1914年西线的圣诞假期,即德国士兵和英法士兵在前线自发的停战行为,让交战双方都感到了惊恐,唯恐这场大战会转向为国内革命。因此英、法开始考虑在西线以外开辟一个决定胜负的战场。于是丘吉尔所坚持的达达尼尔作战,终于获得了英法政府的认可。

  于此同时,随着欧洲战争向着长期化发展,劳合.乔治、托马斯、英国驻美大使赖斯等人开始试图建立一个统一的采购机构,以结束当前陆军部、海军部和军需部各自采购没有沟通的局面,以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和降低采购成本。

  和美国关系紧密的摩根公司被选定为了英国政府在美国的采购代理,于此同时中国和日本的工业生产能力也被纳入了英国政府的视野之下。

  劳合.乔治就在1914年12月底的内阁会议上如此说道:“虽然中国人不肯向我们出售武器弹药,但是他们几乎能够生产大部分的日用品,特别是可以生产大量的简单加工的日用品。如果我们能够从中国进口廉价的日用品,那么就能把国内生产日用品的工人充实到军需生产上去,从而减少武器弹药的缺口。

  和美国人出售的武器弹药相比,我们自己生产足以减少数百万英镑的支出,还能用这些节省下来的资源武装更多的军队。这场战争已经消耗了大英帝国太多的财富,我们必须要有所警惕了。”

  托马斯对于这一问题是支持劳合.乔治的,“…和贪得无厌的日本人、美国人相比,我认为中国人虽然可鄙,但他们至少没有漫天开价。日本人和美国人一边想要从我们的殖民地低价收购原材料,一边又想高价卖给我们加工品,这完全是在趁火打劫。相比较而言,中国人愿意以来料加工的方式提供日用品,这起码是合乎道义的。”

  经过了详细的讨论之后,英国内阁决定成立一个专门负责对中国采购、贷款的委员会,以获取中国庞大人力资源的帮助。这一委员会的目的,就是尽可能的降低在美国采购的日用品数目,避免英国的对外债务集中到美国人的手中。

  此时的日本人并不知道英国盟友是如何评价自己的,整个日本正陷入一场悲痛之中。这是自日俄战争以来日本损失第二大的一场战争,上一次至少还有一个胜利成果遮掩了人命的损失。但是这一次日本却是既付出了人命,又赔偿了大笔的金钱。

  日本国民的愤怒却无法向中国发泄,就连最为顽固的军国主义分子,也不认为和中国继续打下去会有什么好结果。

  左翼社会主义的思想在日本国民中开始有所反复,认为日本的出路不在于对外战争,而在于打倒国内的军阀、财阀,建立起一个更为公平

  请收藏:https://m.bu22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