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464章_火热的年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却并不多。唐绍仪是对上海这边的局势不甚了解,所以不愿多言。而汪精卫则是上海这边的局势变化的太快,不敢多说。

  不过等唐绍仪等北方代表在英租界下榻之后,很快杨士琦和杨度便带着一叠报纸找到了唐绍仪的房间,杨度一进门就愤愤不平的举着手中的报纸对唐绍仪喊道:“这些南方民党根本就没有诚意和我们谈判,少川你且来看看,他们在报纸上登了什么。

  这什么联省会议在各报上公告,中国未来之政体必为共和制度,至于究竟是美利坚式样的总统负责制还是法国式的内阁总理负责制,则将于本月25日决出。全国22省,现在已经有17省代表抵达南京,剩下两省代表也不日抵达,联省会议还要求其他省份如能派出代表可尽快派出,莫要错过表决时间。

  这国家政体由联省会议表决了,那我们还同民党有什么可谈的?他们这不是出尔反尔吗?我看咱们应当立刻给北京发电,并向各国公使请求同情,这议和已经没什么可议的了,民党分明是让我们来投降的,不是和我们谈判的。”

  唐绍仪瞧了一眼有些失态的杨度,却先对着一旁还算冷静的杨士琦问道:“杏城,你怎么看这事?”

  杨士琦将一叠份报纸放在唐绍仪面前的桌上,这才出声说道:“我看民党内部似乎是出了问题了,这些天的报纸上都在讨论一个案子,就是关于南军参谋陶骏保被杀一案。

  这些报纸上都在谈论陶骏保的功绩和反革命分子的猖狂,意指革命虽然发展迅速,但是还有不少反革命分子混入了革命政权,这些人其实并不赞成革命,而是试图隐藏于革命政权内部颠覆革命政权。

  如果革命政府不能揪出这些内部的反革命分子,那么革命就将要走向失败。而在国外,如法国大革命或巴黎公社,革命的失败带来的就是反革命的大屠杀。因此为了不使中国革命步失败的后尘,联省会议决定建立肃反委员会,并要求各省军政府对满清投降官僚进行甄别,和镇压试图破坏革命及谋杀革命将士的反革命分子。

  一开始,还有一些报纸试图分辨,陶骏保案件是一个特例,且暗示陶骏保未必清白无暇,并认为南京联省会议的反应未免有些夸张了。但是之后镇江、浙江、湖北、湖南、四川及东北三省等军政府通电支持联省会议,认为要追究陶骏保一案,并展开全面的肃反运动之后,这些报纸就马上转变了态度。

  不过这两天关于陶骏保案又有了些新报道,据陶骏保之兄陶逊所言:其弟于阴历十月二十一日晚抵达上海,二十二日拜访了宋教仁、黄克强、《时报》总理狄楚青。二十三早谒庄思缄,中午至联军兵站晤叶子安,顷又至黄克强处,上北伐军队区分策,得晤执事。午后四时,乘马车至上海都督府拜谒陈其美,旋被害。

  因此陶逊以为,杀人者并不是什么反革命分子,而是上海都督陈其美。眼下东南是看起来一团糟,沪宁对立之局势已成,其他各省除了少部分居于观望姿态,大多数省份都支持联省会议对于上海都督府的声讨,但貌似联省会议并未采纳陈其美杀害陶骏保的说法,只是批评陈其美包庇反革命分子,是意图分裂革命政权,黄克强和宋渔父前往南京,正是为了调停上海都督府和联省会议对这件案子的分歧。”

  唐绍仪听完了两人的意见后,这才对南方的时局变化有了些了解。他在房间内来回踱步数趟,方才停下对两人说道:“向北京去电这是应该的,项城应当了解这里发生了什么。但是中止谈判是不可能的,如果能够用武力解决民党,我们就不会到这里来…”

  请收藏:https://m.bu22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