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千零一十三章 瓦解(二十三)_盛唐风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黎明时分,天地间被一层若有若无的雾气所笼罩,世间万物都蒙上了一层薄纱,远远望去朦胧一片,于这充满血腥杀伐的世界里,平添了几分诗意。

  然则,这种美景注定不得长久。

  囊囊军靴声加上铠甲铿锵声,将这股诗意破坏殆尽!大批身穿盔甲手持刀枪的武士,撕碎了自然形成的薄纱,踏着雾气浪涌而出,朝着河阳城的方向快步行进。

  队伍的最前方,正是王世充的长子王玄应。

  在意识到权谋手段最终不能取代军功武略之后,王世充选择把这份最大的战功交给自己最为看重的继承人。

  这固然是对长子能力的认可,也未尝不是为了日后顺利传承基业做准备。

  希望儿子能够尽快建立武勋获得武人认可,以免李唐那种兄弟争锋导致大哥对二弟部下下黑手的事情发生在自己家里。

  这支步兵的总数大约在三千人上下,规模虽然不大,但已经是洛阳目前机动兵力的总和。

  之前邙山大战洛阳军先败后胜死伤惨重,虽然后来收拢溃兵,恢复了部分元气。

  又得到江淮兵士支援,兵力逐渐上升。

  但是从整体看,兵力依旧远远不足。

  尤其是现在,更是用人的时候,根本抽不出多少人手。

  从表面看,洛阳打了胜仗,按说人力应该富裕。

  可是要考虑到这些士兵既要参与抢夺战利品,又要四处抓捕骁果军士兵。

  抓到之后还要看管,更要留出余力守城,免得被玄甲骑或是徐世勣所部打个冷不防。

  几方面的情况加在一起,能够调动的兵力自然就极为有限。

  事实上如果不是河阳之战关系重大,王玄应又是王世充的爱子,都不可能抽调三千人给他。

  这三千兵马都是江淮老卒,战斗力虽然比不上骁果军但是已经勉强可以列为精锐。

  而且又都是楚人,对于王家父子忠心耿耿,可是被视为嫡系。

  这样的军队战斗力和忠诚都有保障,也算是尽最大所能,提高此行的成功率。

  王世充也知道,仅凭三千步兵在没有攻城器械助力之下,想要攻下一座城池并非易事。

  尤其时间紧迫,为了避免李唐发现自己的战略图谋加以破坏,必须要在一两日时间完成作战,难度更是提高了几倍。

  但是情势紧急,已经没有其他的路走,只能放开手脚赌上这一局。

  也是徐乐八百破十万之战,给了王世充信心,让他认识到瓦岗军也不是看上去那么强大。

  现在瓦岗新败军心不稳,战斗力自然大不如前。

  而且河阳小城弹丸之地,也不算难啃骨头。

  最重要的是,李密原本的战略布局中,河阳根本就是可有可无的地方。

  既没有布置兵力,也没有储备物资。

  如果说金墉城是彼此争夺的焦点,河阳城就是块鸡肋。

  李密如果不是被逼得走投无路,也不会跑到那

  请收藏:https://m.bu22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