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63章 浑天_汉阙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个大小地主统统打了均田地,也起不了大用,该饿还是会饿。

  所以任弘以为,最根本的解决办法,还是要发展生产力!

  区田法的推行,至少能让这些郡亩产上一个档次,让小农家多点收成,给移民拓边赢得时间。

  “但当年赵过推行代田法,亦是先在行宫、离宫闲地上开田试之;进而推广至三辅、京畿公田;最后才是边郡农都尉之田和河东等地。”

  任弘以为,这种循序渐进是必要的:“明年先从司隶校尉和青州的几个郡开始,东西两开花,后年再全面推行至中原各郡国。”

  也不能按西安侯国那边不计成本的试验田来要求各地,能让亩产增加三至五成便是极善。

  末了,任弘对氾胜之感慨道:“胜之,我可是连上三道奏疏,陛下才允许你以侯国家臣身份,直接为搜粟都尉,若是出了差错,我身为举主,亦是要受责的。”

  氾胜之十分感激,连忙保证,自己一定兢兢业业,这次咱们不说大话,不乱搞什么亩产百石的赌约……

  “赌还是要赌。”

  任弘却道:“籍田令之事你也一并做了,每逢开春,天子要带着皇后及百官,在宗庙社稷之田行籍田礼,当然,只是推一推犁而已,这田地还是要交给籍田令来管。”

  “届时,便安排你从西安侯国带来的人,将天子亲耕过的地,用区田法加熟粪耕之,不计成本,等入秋时,也弄个亩产十四五石出来,可能做到?”

  “能!”氾胜之再度立了誓,却不明白任弘为何要如此,他不是在西安侯国证明过了么。为何关中也要搞投入远大于产出的试验田?

  技术人员果然不懂如何运营和推广,任弘笑而不言,心中却道:

  “关中一般良田亩产不过四五石,儒生们连禾生双穗也是能当祥瑞的,看到亩产十余,还不得争先恐后吹嘘丰年,等到出征匈奴时,就不好说什么天下五谷不登了。”

  “再者,大将军时关中多旱,籍田都会欠收,若亲政之后,天子所籍之田得粮十余石,那皇帝是不是特有面子?”

  ……

  任弘特地调来大司农的第二个人,叫耿寿昌,三十余岁年纪,乃是巴郡人,口音很重,好在将任弘养大的夏丁卯也是巴蜀人,还算听得懂。

  而一抬头,任弘发现,耿寿昌居然是斗鸡眼。

  这个特征估计没少被人嘲笑,甚至影响到了仕途,耿寿昌连忙低下头,看到了任弘刚刚授予的银印黑绶,心里有些激动,但更多是迷茫。

  跟苦等了快六年的氾胜之不同,耿寿昌与西安侯素未谋面,在他接到调令,让他入京为“太仓令”,主持天下仓禀之事时,虽然心中喜悦,却也不明白,高高在上的大司马卫将军因何看中了自己这个郡仓曹掾。

  任弘道:“我看过你提议在边塞设常平仓的奏疏。”

  那是几

  请收藏:https://m.bu22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