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1338章 此时此刻,恰似彼时彼刻_蜀汉之庄稼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放的文碟,顺利过了成皋,终于到达洛阳——此时应该叫作雒阳。

  汉军攻取了洛阳之后,第一时间就把洛阳内外的洛字,全部改回了雒。

  汉乃火运,故称炎汉,以赤为国色。

  曹丕篡汉后,欲以水灭火,故改雒为洛。

  甚至洛阳周围的城邑,如黾池,也非要加个水,改成了渑池。

  只是这个水加到现在,已有二十余年,炎汉的火非但没有被浇灭,反而是越烧越旺。

  如今连雒阳的曹氏宗庙及神位,亦尽被焚毁。

  可谓为天下所笑。

  曹叡东巡许昌后,雒阳已有传言,说曹丕加了三水,其意虽在灭火,实则天意暗喻,曹魏国运不过三十年。

  待曹爽挟曹氏伪帝继续东巡谯县,此流言又重新在许昌兴起,而且有愈传愈烈之势。

  甚至连什么“莫道三水能成雨,龙化二水自有脂”都出来了。

  光武皇帝本就是靠着“赤伏符”的指引平定天下,在驾崩之前,他还“宣布图谶于天下”,使谶纬成为国法。

  后汉谶纬最盛时,“五经之义,皆以谶决,于是五经为外学,七纬为内学”,人人“崇尚谶纬”,不引谶纬,人不尊经”。

  白虎观会议,就是后汉谶纬鼎盛时发生的事情。

  东汉章帝建初四年(公元79),召集各地著名儒生于洛阳白虎观,讨论五经异同。

  会议由五官中郎将魏应秉承皇帝旨意发问,侍中淳于恭代表诸儒作答,章帝亲自裁决。

  当时的世间大儒魏应、淳于恭、贾逵、班固、杨终等参加会议,考详同异,连月始罢。

  此后,班固将讨论结果纂辑成《白虎通德论》,又称《白虎通义》,作为官方钦定的经典刊布于世。

  可见后汉时期,谶纬之说影响之大。

  虽说到了现在,谶纬之说已不如那时,但任谁也不敢轻视谶纬的威力。

  世间大儒,有不少人还专门研究谶纬之说。

  解释对了,那就是精于谶纬术艺,功成名就。

  解释不对,那就叫妄引谶记,多半是要身死名败。

  羊祜作为这个时代的士子,就算再怎么不相信谶纬之说,但受限于时代,终还是会不自觉地受到影响。

  而当他们一行人经过成皋,进入雒阳之后,正是“莫道三水能成雨,龙化二水自有脂”传得最热烈的时候。

  雒阳城内,几乎是人人都在讨论。

  没办法,大汉收复旧都雒阳,在大多数人眼里,三兴已是成定局。

  民间各位高人,纷纷发表高见:

  “三水自不必说,这龙化二水,就很有说法啊!”

  大汉丞相是叫什么来着?

  大司马的姓是什么来着?

  云云。

  “是啊是啊,这大司马来雒阳,可不是带着水来的,那可是带着油脂来的。”

  “你们懂个卵!听我说,你们可知,大司马第一次领军出战,是哪一次?”

  “袭取陇关嘛,谁不知道?”

  袭取陇

  请收藏:https://m.bu22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